旧痛未消又添新痛,日本在新冠疫情中迎来“3·11”大地震九周年

text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日本迎来“3·11东日本大地震”九周年,日本政府取消原定于3月11日举行的纪念仪式。受灾严重的岩手、宫城和福岛三县也接连取消纪念活动或缩小规模。当地民众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称,新冠肺炎疫情关乎日常生活,其关注程度大于“3·11九周年”。对9年前的那场灾难,他们表示,灾后重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距离振兴灾区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厚生劳动省信息显示,截至目前福岛县和宫城县各出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来自“钻石公主”号邮轮。福岛县地域医疗科媒体负责人本田10日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政府第一时间明确了确诊患者的感染路径,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因此当地新冠肺炎疫情不算严重。福岛县向民众发放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手册,开设咨询热线,协助疑似患者及时就诊。本田介绍说,福岛县政府设有国际交流协会,提供中文版防疫手册,配有中文翻译人员,可充分为当地华侨华人提供支援。

“福岛县的华侨华人非常关注疫情走向。”福岛华侨华人总会副会长兼事务局长王伶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称,“除有1例确诊案例外,此前‘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部分确诊患者还被安排在福岛县接受治疗,考虑到舆论影响,日本政府未曾公布医疗设施的相关信息,这反而引起民众不安”。

王伶说,日本采取的防控防疫措施不如中国国内严格,唯有加强自身防护。一般的胃病、腿疼,就吃国内带来的胃药,贴几片膏药,尽量不去医院。平时开私家车出行,佩戴两副口罩,注意休息,增强免疫力。现在往返中日要分别在两国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十分麻烦,当地华侨华人几乎没人回国躲避疫情,都选择留在日本。

福岛居民清野女士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说,当地民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3·11”九周年,因为疫情之下出台的系列新规切实关乎自身生活。清野在一家公司从事财务工作,每天照常上班,可女儿的学校却停课了,只能把孩子送去托管班。托管班里孩子多、空间小,从早到晚处于密闭环境中难免担心,却别无他法。此外,口罩、卫生纸等物资的“抢购狂潮”也让她头疼不已。清野说,“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中失去亲友的人肯定难以走出阴影,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早已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轨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宫城、福岛等地的华人立刻展开行动,为祖国捐资捐物。王伶身在福岛依然时刻关注家乡抚顺的情况,她联合当地华人四处奔走,筹措了9900只口罩,几经周折通过抚顺市政府外事办捐赠给家乡人民。仙台华侨协会会长李研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说,宫城县的华人群体利用特殊渠道购置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手套等物资,捐赠给了武汉的医疗机构。李研说,疫情中当地华侨华人尽量待在家中,基本停止了人员流动。

据日媒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日访问福岛县,视察部分解除避难指示的地区,试乘了JR常磐线从富冈站到双叶站的区间线路,全长约15分钟。JR常磐线是贯穿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千叶县直达东京的铁路大动脉,预计3月14日时隔9年全线通车。王伶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说,开通前期车次非常少,一天只有几班,但这可以看作日本灾后重建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

日本复兴厅统计数据显示,震灾迎来第九年,灾区仍有约4.8万人在继续避难生活。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三年前去福岛采访时,看到很多受灾民众住在条件艰苦的临时住宅区。王伶说,日本政府提供的临时住宅有年头限制,很多已经拆除,新建了其他住宅设施。民众可以选择搬进新设施,也可以租房、买房,日本政府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灾难发生一年后,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在宫城县仙台市看到很多龟裂的建筑物,临时被打上“补丁”继续使用。李研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说,现在在仙台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建筑了,沿海地区也修建了防护高台。

“9年过去了,硬件上的重建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在恢复经济方面还是不行。”李研称,地震和海啸带来的工厂损坏、电力供应不足、生产材料欠缺等因素直接导致当地产业链长期断裂。外界关于核辐射的担忧也让“东北三县”的产品陷入滞销的尴尬境地。当地民众的收入受到影响,由此形成了当地消费速度放缓的恶性循环。

李研介绍说,灾区经济复兴的规模跟不上,直到现在仍旧缺乏商店街、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他说,“3·11”之后,灾区华人连年减少。要么回国寻求发展,要么去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工作,尽管“东北三县”严重缺乏劳动力,非常好找工作,选择留下的还是少数。

接受采访时,清野女士正在家中指导女儿练琴,她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说,时间过去9年,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中失去亲友的人肯定难以走出阴影,但无论自然灾害还是恐怖事件,每年都有各种悲剧上演。电视上依然在播出关于“3·11九周年”的内容,可普通民众对此的记忆已经逐年淡化,因为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