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昨日歐洲區公佈二季度經濟,德國負增長,法國零增長,整個歐洲區經濟陷入僵局。對此,《金融時報》發表社評《欧元区需要全面量化宽松》,全文如下。
很難想像還需要多少證據才能促使歐洲政策制定者承認,他們的歐元區經濟增長計劃並未奏效。
從最新發佈的數據看,就在德國隊在世界杯小組賽上勢如破竹之際,該國企業和家庭的表現卻更像英格蘭隊,首輪就被淘汰出局。昨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即使計入與天氣有關的時序影響,德國經濟在第二季度萎縮0.2%的表現也遜於預期。這一萎縮將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拉低至零,並促使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史以來首次跌破1%。
法國經濟也好不到哪里去,連續第二個季度增長停滯。鑒於義大利已陷入衰退,經濟產出尚未恢復至全球金融危機前水準的歐元區核心正深陷困境。法國財長米歇爾•薩潘昨日借機發表了顯而易見的聲明:法國今年將達不到政府預算赤字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3.8%的財政目標,未來也只能以“適當的步伐減赤。
這樣的言論竟然不被當成老生常談,本身就說明了歐元區經濟政策有多麼執迷不悟。儘管發生了這一切,官方的信念仍然是歐元區通向增長的道路在於財政整頓,由其鼓勵私營部門開展經濟活動,同時降低成本以提高競爭力。現實是,歐元區有可能出現長期經濟停滯,而且面對著陷入通縮的持續威脅。
旨在加快生產率增長的結構改革始終是重要的。但是,正要啟動政治上痛苦的自由化計劃的法國和義大利等國的政府需要知道,他們可以指望支持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提高短期需求,獎賞他們的努力。
在核心經濟體不能實現增長的情況下,歐洲貨幣聯盟是無法恢復健康的。然而,只要德國的擴張仍依賴於出口而非內需,要實現這一點就很困難。鑒於最近幾年全球貿易僅溫和增長,而且未來還面臨與俄羅斯關係完全破裂的風險,德國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總有排擠歐元區其他國家增長的風險。
遏止這一下滑的主要責任人是歐洲央行(ECB)。歐元區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時候,各國國家財政當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折騰了兩年,最後還是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Draghi)以一句“不惜一切代價的承諾才終結了災難降臨的威脅。同樣,就應對整個歐元區的通縮而言,歐洲央行是一個具有合適許可權和公信力的機構。
歐洲央行幾乎肯定會在某個時候被迫實施量化寬鬆以拯救實體經濟,就像當年它最終被迫救助週邊國家的主權債務一樣。問題仍是某些國家(尤其是德國)的政府以及德國央行的抵制。德拉吉早就提出購買資產支持證券的想法。這場討論越快得出全面量化寬鬆的結論越好。
自歐元區危機在2010年爆發以來,有關當局在抓住問題實質並做出回應方面一直慢一拍。他們的拖遝在歐洲大陸很多地方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痛苦。本周令人震驚的新證據表明,歐元區正滑向通縮和增長停滯,這些證據必須說服各國政府和歐洲央行決定性地轉向主動積極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