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匯市這半年:日元逆襲、英鎊隕落 美元仍將稱王?

第一財經

text

【亞太日報訊】2016年已經過半,然而全球外匯市場的好戲仍在持續,其精彩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疲軟3年的日元瞬間逆襲,對人民幣漲幅近20%;全球最為堅挺的英鎊遭遇“滑鐵盧”,驟然暴跌逾10%,且跌勢仍在持續;人民幣被動貶值的趨勢愈發讓人困惑。可以確定的是,上半年最後一個月的英國脫歐事件將在下半年持續影響全球匯市。

“英國脫歐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這應會讓美元全面走高,預期未來三個月美元將進一步走強(4-5%),包括美元兌亞太貨幣在內。歐元與英鎊還有更多下行空間。”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分析師Teck Leng Tan預計。

脫歐“受害者”:英鎊短期難止跌

上半年來,英鎊走勢可謂沉穩,但英國脫歐後,不確定性將長期存在,因此這一望不到盡頭的悲觀預期直接使英鎊在最後關頭節節敗退。也就在7月6日,英鎊的下挫已經讓英國把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位子拱手讓給了法國,而這輪下跌可能才剛剛開始。

據IMF測算,在正常情況下,今後三年英國GDP累計會下降1.4個百分點;在極端情況下,即英國投資貿易大幅下降,今後三年英國GDP可能會下降5.6個百分點,房地產、消費等將受到衝擊。如果匯率長期由經濟基本面決定,那麼英鎊長期貶值在所難免。

短線來看,本周英鎊大受打擊,英鎊/美元暴跌至1.28美元下方的31年新低,持續的退歐擔憂、國內經濟數據平淡以及對未來的降息預期共同推動空頭發力。而在6月23日退歐公投前,英鎊/美元仍徘徊於1.4879。

“整體不確定性不解除之前,英鎊難有逆轉機會。有可能出現低位的反彈和震盪,但是整體的大格局顯然還是難以扭轉,”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技術走勢上,英鎊對美元週二大陰線擊穿前期低位,將市場下行空間進一步打開,週三儘管日內略有反彈,但是持續在低位運行意味著市場整體還是處於非常明顯的承壓之中。不確定性進而抑制了投資者對英鎊的興趣。

同時,下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可能是歐元/美元。“脫歐時間威脅到了歐元第一大經濟體匯率的穩定,”嘉盛集團Fawad Razaqzada對記者表示,在脫歐公投後,歐元/美元這個全球交易最廣泛的貨幣對觸及1.0910/15附近低點,自那之後展開顯著的反彈行情。如果脫歐憂慮進一步升值,可能像幾周前那樣衝擊歐元。美元同樣受到避險資金的提振,從而增添歐元/美元的下行壓力。

一枝獨秀:美元未來仍將稱王

近半年來,美元可謂起起落落。由於美聯儲在去年12月首次加息,美元在年初一度飆升至100.31的高位;此後,由於美聯儲遲遲不採取行動,美元指數逐步下挫至5月的92.62;在小幅反彈後,6月公佈的美國5月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不及預期,美元多頭瞬間被打爆,美元指數跌落回93附近。

眼下,儘管脫歐引發的全球不確定性使得美聯儲加息預期持續降溫,但奇怪的是,此次市場對於美元的熱度卻不降反升,美元指數不斷攀升至96附近,而這一趨勢也料將在中期持續。

瑞銀預計,未來幾個月美元將上升4-5%,而美元歷來的避險功能也解釋了上述趨勢。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康奈爾大學教授艾斯瓦·普拉薩德此前便指出,美元及美元資產仍然是國際投資人熱衷的資產,這種熱衷在危機時刻更為明顯。他認為,金融危機其實強化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其他幣種避險功能遠不及美元。

此外,北京時間7月7日淩晨,美聯儲公佈的6月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對於6月加息仍持謹慎態度,委員認為需要等到英國公投結果和下一次非農就業數據(本週五)出爐之後,才能更好評判其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以及美國經濟的影響。

“美元指數週三沖高回落,雖然還是在旗形調整上方,但是市場走高的意願和力度均比較低,暗示非農數據需要做出關鍵性指引,”孫宇對記者表示,退歐結果的出爐並未減弱不確定性,這意味著美元有望繼續受益於避險需求。在調整完畢之後,美元有望繼續上行。

弱者逆襲:日元升勢仍未了

如果要評2016年最佳貨幣,那絕對不是美元,而是在過去三年中狂瀉不止的日元。近半年來,日元對美元升值幅度高達16%,對人民幣升值幅度則高達20%,這一走勢可謂震驚全球。

日元的逆轉始於今年1月29日。當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祭出負利率政策,日元一度貶值至121.67日元對1美元,但這只是曇花一現。自2月1日起,日元便開始狂飆,到2月11日創下111.06日元對1美元的新高,總計升值8.72%。截至北京時間7月7日17:00,日元持續升值至101日元對1美元。

日元的瘋狂漲勢更是讓日本財長麻生太郎坐不住了。在5月的G7會議財長會議上,麻生太郎認為,近期匯率市場出現了一些投機行為和單向波動現象,這種波動是不可取的。

瑞銀則預計,英國退歐公投之後,日元將繼續受益於避險情緒,不過不排除日本央行或限制其上行空間。瑞銀下調美元/日元的3、6和12個月預測分別至 101、104和107,此前預測在105、105和110。

堅定匯改:人民幣並未失控

脫歐預期兌現後,美元被動升值,而人民幣被動貶值的勢頭也有所加劇。7月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263點,跌破6.68,創下2010年11月來新低;截至同日下午3點,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分別跌至6.7028和6.6898。市場開始擔心,難道人民幣的貶值趨勢失控了嗎?

客觀分析便可發現,變的只是外部環境,而人民幣背後的匯改力量始終未變。自去年“8.11匯改”引發全球匯市波動後,去年12月起,人民幣開始參考CFETS一籃子貨幣,而不再主要盯住美元,這又導致各界開始猜測,央行是否將默認人民幣貶值。

不過今年以來,人民幣匯改已經逐漸贏得公信力。IMF總裁拉加德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因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有效溝通,使得匯改產生的波動得到了穩定。”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近日也表示, “新匯率機制的公信力逐漸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央行的市場溝通有顯著的改善,匯率政策的闡述與每日中間價基本一致,同時進一步強化關於資本流出相關規定的執行。“

其實,貶值只是“數據上的”,“基本面”相關數據及情緒並未惡化。民生證券海外研究負責人張瑜對記者表示,此次貶值與去年“8.11匯改”和今年春天兩次貶值的最大不同在於,基本面並未同步惡化;從結售匯來看,結售匯差額持續縮窄:5月銀行結匯明顯上升,體現私人部門持匯等漲的情緒有所緩解,結售匯差額縮窄,出口結匯率與進口售匯率背離縮窄。此外,最新公佈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6月外儲3.2萬億美元,前值3.19萬億美元,本月增加135億美元,前值減少279億美元,可見資本外力壓力持續緩解。

展望未來,其實升貶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是否認為重要。人民幣過去跟隨美元被動升值的確過多,如果可以不引起過度的恐慌情緒與資本外流,讓匯率重回其原本功能定位,適度有序貶值其實並非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