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港大副校長遴選風波,事件的發生經過,電視畫面已經有非常全面的報道,當中的是非曲直,公衆內心自有評斷。在香港媒體看來,由人選爭議、到校務委員會會議被學生衝擊占領、校委被非法禁锢,事件持續發酵,背後一直有始作俑者。
暴力
這次部分港大激進學生包圍校委會、衝入會議室、推倒及造成校務委員受傷,又阻止傷者送院,完全不近人情,違背常理。激進學生的暴力行爲,讓整個香港社會爲之錯愕不已。有媒體反思說,除了“譴責”就別無其他維護法治和秩序的法律行動,那就難免會受人非議,例如“姑息養奸”之類。
這些激進學生之“無法無天”和完全失去理智,原因之一是思維激進,原因之二是反對派的“洗腦”和煽動或教唆,原因之三就是過往同類案例判刑判罰全無阻嚇作用。
“占中”以來,涉及政治暴力的案件,即使定性爲刑事性質,大多數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若犯案者是大中學生或年輕人,更獲得仁慈寬大的處理,其判罰或刑期,在大衆眼中非常之“象征性”。媒體反問,如此情狀,何來阻嚇性?這裏有一個可供學生和家長深思的問題:爲了反對派要將陳文敏“捧”成港大副校長,身爲學生者甘冒觸犯刑事罪的風險去進行暴力衝擊,值得嗎?倘若被拘捕、檢控、定罪及留下案底,那就是一輩子的影響,值得嗎?
矛盾
整件事的起因,核心點只有一個,即卷入“占中”醜聞的陳文敏是否應當被委任副校長。
陳文敏支持“泛民”和“占中”是其個人的政治立場,但涉及與金錢相關的醜聞之時,不論這筆錢是否進入自己口袋,都需要問責。環顧世界各地名校,又有哪一間大學會有像陳文敏這般故意將個人的不端言行與意識形態相混淆的作爲?甚至當有人造謠稱校委李國章找中間人勸退他,陳文敏保持沈默,直至衝擊事件發生後,李國章要求造謠者指出人名,陳文敏才公開作出糾正。
在沒有任何真憑實據情況下,支持陳文敏背後的政治勢力,千方百計將事件套上“政治決定”,“泛民”政客如是,一些與陳文敏有密切交集的所謂“公信第一”的報章名筆,更是不斷泄露港大校務委員會內部討論文件,並借機去攻擊“不委任陳文敏就是特首陰謀”雲雲。
對于顯而易見的學生暴力衝擊事件,公衆並沒有看到平日那些高叫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的政客、名筆出來作出絲毫的譴責,相反,卻是極力替暴力行爲辯護。而事件的主角陳文敏出席一電台節目時,更是質疑港大變得“人治”,大學最高管理層的做法是“禮崩樂壞”。
其言論可笑之處在于,一方面攻擊校務委員會“人治”,另一方面卻不批評學生極端衝擊破壞校委會制度的行爲;一方面稱自己“不看重”會否被任命,另一方面又稱校委會決定“違反常理”。
聲譽
港大副校長的遴選工作屬港大內政,人選任命權力在于校委會,委員們根據自身的判斷作出決定,外人無從置喙。但在副校長遴選中,以公民黨爲首的反對派,以“捍衛大學自主”爲名,粗暴破壞大學自主。香港大學演變成今日之模樣,校譽受到嚴重損害,政治中立受到嚴重質疑,理性力量遭到破壞,所有這些都源自于“占中”,以及因“占中”而出現的種種政治爭鬥。
香港最悠久的大學卻發生最粗暴的場面,這是大學的悲哀還是社會的悲哀?說到底,香港大學不只是港大師生校友的大學,更是香港市民的大學,同時是受到公帑資助的大學,公衆不願看到因一名副校長的委任而將港大100多年來的校譽毀于一旦。任由這種政治紛爭持續下去,背後推動的政客可能因此受益,但受傷害的必定是港大自身。
根據情形不難判斷,如果堅持要“霸王硬上弓”,即便陳文敏當上了副校長,只要他仍然在任一天,爭議與質疑就不可能停止。而港大百年來幾經辛苦建立起來的學術地位、國際聲譽、理性思辨的傳統,都會隨之而剝落。如果陳文敏真的一如他自己所言的“不看重”是否被委任,那麽,以退爲進,退出候選,是維護港大、維護社會共識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