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劇院辦公室坐落上環太平洋大廈的高層,隱藏在走廊盡頭的一扇門後。幾天前香港歌劇院剛剛舉行成立十周年慶典音樂會,辦公室還堆著戲服和宣傳冊,牆上掛著香港歌劇院排演的歌劇海報。
莫華倫對記者說:“10年前,連這樣一個辦公室都沒有。香港歌劇院最初是在我朋友的辦公室成立的。
莫華倫,國際著名歌唱藝術家,他出生于北京,成長於香港,早年留美學習聲樂。1993年他在一場晚會上以歌聲震破玻璃杯,從此在流行音樂盛行的香港家喻戶曉。
2003年前,香港尚無歌劇院與歌劇團體。莫華倫與友人決意創辦香港歌劇院,“因為發達國家都有歌劇院,但人們對香港的印象只有金融和購物。沒有人提過香港的文化,但不代表香港沒有文化。莫華倫說。
“我還記得第一場音樂會,義大利樂隊伴奏,99%都是外國人,除了我自己。這次剛好相反,90%都是本地的。十周年慶典音樂會動員了200多位演出者,包括80人的香港管弦樂隊,100多人的香港歌劇院合唱隊,以及20多位香港本地音樂家。
莫華倫在香港歌劇院10周年慶典音樂會上表演。圖片由香港歌劇院提供。
歌劇藝術追求雅俗共賞
莫華倫認為中西合璧是香港文化的優點,“香港受西方的影響100多年,西方文化比不上歐洲,中華文化比不上北京。結合兩者才是香港文化之路。2012年,莫華倫與戴玉強、魏松組成中國三大男高音進行世界巡演,以歌劇男高音的方式演唱一曲《鳳陽花鼓》,獲得了國外觀眾極大好評,讓他倍受鼓舞。
香港歌劇院十年中創作排演了16部歌劇,包括西方經典歌劇和許多中國特色歌劇。2010年,香港歌劇院與香港中樂團合作的《中山逸仙》世界首演; 2012年引進了中國歌劇《趙氏孤兒》。
香港歌劇院堅持開放式排練,邀請中學生參觀,十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觀眾瞭解和喜愛上了歌劇。2012年歌劇院排演《卡門》,五場演出門票全告售罄。在莫華倫舉辦的歌劇訓練班上,還有80多歲的學生堅持上課。
“歌劇本應是一個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莫華倫說,他20多年以來以五種語言演唱,飾演了60多個角色,最使他感動的是,在十周年的演奏會上與全場觀眾合唱《當我們年輕時》。莫華倫說:“音樂沒有界限,沒有高低之分,歌劇並不是給小眾聽的,應該讓普羅大眾都可以欣賞。
圖為莫華倫。圖片由香港歌劇院提供。
期盼香港歌劇文化走向世界
“我的第一個夢,就是創立香港歌劇團,現在已經過了10年了;第二個夢,就是成為西九龍的常駐歌劇團,也許10年後你採訪我的時候可以實現。
西九龍指的是香港西九龍文化中心,香港回歸時已實施規劃,涉及歌劇院在內的10多個演藝場所,是香港各界期待打造的一個國際級文化藝術區。但這個規劃16年來爭議不斷,始終沒有動工。
“有戲曲、歌劇院、音樂廳才是成熟的文化中心。西九龍蓋好後,才有名副其實的香港歌劇院。我們可以常駐歌劇院,有自己的合唱團和樂隊,以正常的歌劇院形式運營。
目前,香港歌劇院每年運營資金約2500萬港幣,僅為美國國家歌劇院的二十分之一。歌劇院現有6個全職工作人員,一年上演5部歌劇。“我每年一半時間飛到世界各地演出,另一半時間就是為歌劇院找贊助。
“把文化推上去,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才會更高。發達的金融城市,文化跟不上去人家永遠看不起你。莫華倫說。
“沒有香港歌劇院前,沒人知道香港有歌劇,現在世界上都知道香港有歌劇和歌劇院。莫華倫希望香港歌劇得到政府更多支持,培養專業的古典音樂人才,將香港歌劇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