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星报》8月31日文章,原题:中国故事:脱贫的三个关键——技术、交通和旅游 31年前,马来西亚人许庆琦(Koh KingKee)第一次来中国学习,从北京到海南,他的足迹遍布全中国。回国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匹野马,充满活力,疾驰向前。虽然步伐有时可能是无序的,但它永远不会回头”。如今,身为马来西亚智库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的许庆琦表示,中国已成为“一列轨道牢固、方向明晰的高速列车,并以惊人的速度前进”。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敏锐观察者,许庆琦表示,大多数人对中国扶贫工作和成就的认识仍然不够。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逾8.5亿人摆脱了贫困,占同一时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
中国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完全消除贫困,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许庆琦说,中国脱贫的指导原则是精准扶贫,即认真研究贫困的成因,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工作。
许庆琦说,贫困地区中,有的受制于交通闭塞,有的受制于不适合种植作物的大片贫瘠土地。在个人层面,一些人因疾病而陷入贫困,一些人因年老和丧失劳动能力陷入困境,缺乏教育或工作技能也会阻碍许多人的发展。许庆琦说,他对中国利用技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做法印象深刻。例如使用无人机帮助农民喷洒农药,利用大数据找出一些社区贫困的原因,以及通过电商平台为农民提供销售更多农产品的渠道。
由于中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中国政府在农村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既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也加快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许庆琦说:“这是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经验。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由于运输受限,肯尼亚咖啡豆种植者的产品滞销。后来,他们通过阿里巴巴平台销售了全部的咖啡豆。”
许庆琦说:“大多数国家缺少长期减贫战略,也没有在国家层面制定可量化的目标,更没有像中国那样在具体时间框架内解决问题的决心。”
他回忆说,他在2017年访问江西婺源县,对那里如画的乡村风光印象深刻。“当地政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古村落、桥梁和河道保存完好,自然景观十分壮观。” 许庆琦表示,各国政府应认识到,脱贫不是一劳永逸的。他说:“刚刚脱贫的人可能因自然灾害、疾病或其他问题返贫。脱贫并不是终点,实现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中国,地方政府建立了监测系统,以确保脱贫人群不再返贫。”(作者米什·博伊卡,刘德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