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央行連續降息,我們這個時代關於投資的話題,再次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的熱議。然而在這個CPI高過銀行儲蓄利率的“負利率”時代,仍有不少人常犯一些理財方面的錯誤。看在“錢”的份兒上,最好還是盡力避免犯以下五個錯誤:
1、萬年不變存銀行
儘管大家都有點“過剩”的資金,但有很大一部分人,過於擔憂,仍是萬年不變的存銀行。按最新的一年期存款利率1.5%計算,一萬元存一年才150元的利息,已經開始抵禦CPI漲幅。這利息水準,可以說是越存越虧。因此,現在儘量還是要把銀行的資金給盤活起來,比如存個餘額寶都有3%的利息收益,都比存銀行要好。另外,資產的形式,要更多元化,而非萬年不變的做儲蓄。這部分人,需要記住的是,改變的機會要大於守成的機會。
2、投資過於保守
比資金全存銀行好一點的是進行一些投資。但是投資過於保守,同樣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只是購買國債,那收益也拿得不高。國債3年的利息收益才4.25%左右。故國債類低收益投資的配置,不宜多,如果配置,可作為保命錢來存,一般不用於投資,普通工薪家庭、中產家庭可考慮配置5%-10%比例即可。
3、買黃金就是保值
對於黃金,在幾年前,甚至更早一些年,比如10年前,非常的火爆。黃金的價格正處於一個上升時期,如2005年,黃金價格在450美元左右,但在2011、2012年漲至1895美元以後,黃金價格急速下跌。在2012、2013、2014年,那些瘋狂的“抄底”買入黃金的“大媽”,卻被紛紛套牢,目前的黃金只停留在了1160點附近。買入黃金並不意味著保值,因為需要用錢時,還得進行交易,還是可能面臨較大的損失。在過去,政局不穩的時代,黃金有它的保值意義,而現在的社會,實物保值的意義已經弱化了很多。
4、過多的保險配置
對於保險,其實國內存在不少的誤區。保險的作用是防範未知的風險,但有限收入下過多的投入保險則並不適宜。至於常提到保險公司宣傳的10%的收入用於購買保險的提法,對大多數人來說,繳費比例是偏高的,除非是比較富裕的中產階層以上人群,且不在乎那些繳費的錢的話。
5、投資唯股市論
對於很多投資者,走的另一個極端就是投資過於集中,有一種“唯股市論”。認為投資只有炒股,且自己炒股才能賺大錢。其實這是錯誤的。股市是高風險的投資,採取賭博的心態極其難以長期“生存”。要想賺錢,較好的方式是分散,以多元化的形式來投資多種品種。例如投資股市的同時也配置基金產品、眾星拱月mom證券投資計劃、銀行理財產品、高等級的債券、信託、不動產等。在金融中有一點很重要,即風險的分散,投資者要懂得保持適度的靈活性。我們常說的“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是這個意思,不能因為某個地方投資失誤,而導致全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