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入海,企业平台赋能青年人筑梦远航

新京报网

text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工作的模式也将面临巨大变革,青年人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是按部就班地毕业、应聘、上班、按照既定路径发展职业?还是干脆用创业创造更多机会,趁年轻,去冲闯、去创新、去尝试?

上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腾讯青年行,邀请到8位青年代表一起“开杠”辩论,主题就是“后浪入海,先就业or先创业?”

先就业还是先创业,在“史上最难就业季”语境之下,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对此,辩论双方各抒己见,火花四射。

持“先就业论”者普遍认为,“先就业”不是单纯的应聘上岗,而是以一种创新精神、以一种创业心态去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创业积累经验;而支持“先创业”的辩手认为,先创业有助于毕业生把握机遇与年轻时的创意,试错成本小,且能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唇枪舌剑,各为其理。其实,每个毕业生出身不同、能力不同,所掌握的资源不同,所以在做职业规划时,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模板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参差多态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样。青年人只要根据自己的旨趣,朝着规划好的目标坚定前行,就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不过,辩论归辩论,每个毕业生都要走向广阔而复杂的现实,“后浪入海”远比纸面的推演、台上的辩论艰难得多。可以确定的是,毕业生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都会面临不可期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需要自身的努力,需要政府的帮扶,而很多时候也需要大平台“拉一把”。

以创业而言,创业需要资金、技术、供应链甚至成本低廉的办公地点等,但对很多青年创业者来说,要满足这些条件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条件下,初创企业融资日益艰难,而大学生由于人脉与资源的缺乏,在融资市场更是没有优势。这个时候,有大平台来“搭把手”,或许就能起到雪中送炭的结果。

比如,腾讯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之一,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青年创业与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助力。腾讯青年行就是腾讯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综合发展平台,旨在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激发青少年在科技、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探索及实践,引导青少年从兴趣中找到未来方向。目前该平台已经联动130多家顶尖企校及社会机构,共同打造了140多场高品质的线下活动和线上直播,累计服务上百万青少年。

创业被形容为“九死一生”,其中艰难险阻或许只有创过业的人才能体会。而大平台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如果被善加学习利用,可以转换为青年创业者的避坑指南。所以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不妨通过搭建各种创业培训平台,金针度人,助创业路上的年轻人一臂之力。

与创业一样,在“最难就业季”面前,大学生就业同样需要“帮衬”。为了促进今年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各级各地政府积极拓岗,并出台各项就业补贴政策,缓解了“就业难”。不过,帮助大学生就业,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建共享的事务,政府之外,企业尤其是大互联网平台,也可以迸发出极大的赋能作用。

一方面,平台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岗位来消化大学生就业,这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平台还能通过内部塑造与技能培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职场能力。

比如,在这次辩论会中,不少持“先就业论”者就表示,就业绝对不是在公司里做一个僵化的螺丝钉,而是要带着创业精神、创业想法去就业。而崇尚自由空气与创新精神的互联网平台则可以满足大学毕业生的这种诉求,通过充分的平台赋能,帮大学生在企业成长,全面提升立足社会的能力。

事实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个机构一起与腾讯组织本次辩论会,本身就是平台以实际行动参与青年成长,这次辩论虽以就业/创业为主题,但实际上锻炼的是青年人面向未来的广阔能力,这类“务虚会”,有时候比单纯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更重要,这就是大平台所能赋予青年人的超越价值。

这场辩论活动其实是腾讯携手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开启的“中国青年对话未来”系列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号召中国青年发声,通过“腾讯青年行”小程序提出自己的创新方案,向联合国机构和全社会展现青年的思考和力量,这其实是大平台为青年人搭建的舞台。

秉持“科技与人文”被认为是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基石,所谓人文,本质上弘扬的是一种科技向善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既包括自身的产品与服务为公众生活增进福祉,也包括其始终怀抱一种关心社会的情怀,以积极的行动介入社会,促进社会持续长远发展。

青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所应被聚焦和关注的,不只是就业或创业,还有个人与社会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引导青年人关注社会议题,思考社会创新的解决方案,把自己嵌入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来,这也是众多大企业平台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