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电影,用一两个小时体验别人的喜怒哀乐,等萤幕熄灭,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几十年前,看电影是件隆重的事。电影院只在大城市有,农村地区看电影,全靠放映员人挑肩扛,翻山越岭,露天放映。
这是广西宁明县峙浪乡的韦家三兄弟,1981年,爱看电影的他们组成了一支乡村电影放映队。
三兄弟下乡,村民常争著帮他们扛放映机,只为能够先睹为快。韦家老二和老三更因为放电影娶到了心仪的姑娘。
不过电影,可不是谁都会放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更多人看上电影,1950年,中央电影局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期放映员培训班。
全国各地选派了两千多人来惨训,人实在太多,连桌椅板凳都不够,学员就坐在院子里听课。他叫袁志舜,惨训时只有16岁,是班里最小的学员。
培训了四个月,袁志舜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放映员,被分配到江苏镇江。
整个镇江只有一个电影院,更多时候,袁志舜和同事们要带著放映设备去放映点,单位礼堂、工厂车间、田间空场……能坐人的地方,都能用来放电影。
那时电影少,几部片子反复放,很多台词成为经典。
这是《英雄儿女》,曾经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
电影拍摄于1964年,扮演“向我开炮”的演员刘世龙,一生都被人叫做王成。
英雄电影寄託了一代人的英雄情结。在观众眼里,扮演者也与英雄成为一体了。
电影《平原游击队》上映后,手持双枪打鬼子的李向阳一夜之间家喻护晓。有一天,李向阳的扮演者郭振清排队买肉,售货员特地砍下五花三层的好肉给他。
1978年底,改革开放大幕拉开,电影银幕变得五彩斑斓起来。电影主题更多元了,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深刻影响自己的电影。
这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亲吻镜头,曾引起巨大争议。但伴著开放的步伐,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憧景、美好事物的期盼越来越敢大声讲出来。
1982年,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引得一大批青少年勇向少林寺,追求武侠梦,更在国际上掀起一股中国功夫潮。
袁志舜当了一辈子放映员,从最初推著独轮车流动放映,到后来有了专门的电影院、文化宫,他见证了电影的“登堂入室”。
现在中国有5万多块电影银幕。2017年一年,中国生产故事片798部,超过改革开放前拍摄电影的总和,票房累计500多亿。我们迎来了新的文化活跃、电影繁荣期。
今晚放电影,你要去看吗?
本视频内容由新华网亚太有限公司制作并授权《亚太日报》发布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