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村标准化仓储中心储藏的陈皮 孙秋霞 摄
中新网江门12月4日电 (孙秋霞)陈皮,这个在新会已有上百年历史的产业,最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告别过去小作坊式生产,新会陈皮村如今是集源头种植、加工仓储、旅游交易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平台。据统计,2019年,该陈皮村平台整体营收达6.2亿元。
日前,记者探访新会陈皮村,在加工区域看见工人采用熟练的刀法三瓣开皮,标准化仓储中心用带小孔的铁箱储藏着近1500吨陈皮,商铺货架上的陈皮产品琳琅满目,前来陈皮文化体验馆参观的游客一批接着一批。
新会陈皮村商铺里的陈皮 孙秋霞 摄
这在8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当时,新会陈皮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种植面积仅有2万多亩,且大部分果农采用古老的方法制作陈皮,即将茶枝柑的果皮晒干后放在麻袋或纸箱储藏。这种延续上百年的传统,被一人打破。
2013年,有多年国际贸易经验的吴国荣斥5亿元投资家乡的陈皮产业,创立了江门市新会陈皮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皮村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不过,果农习惯称他为“陈皮村村长”。吴国荣深知,一个产业要有未来,必须做好标准化,而且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然而,“标准化”对于新会果农来说不仅陌生,而且部分做法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一时难以接受。“按照国际标准化的理念,每一批果子都应洗干净且验收合格才能去制作陈皮,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达不到食品安全要求,我们这个产业就发展不起来。可是果农们认为,洗干净之后陈皮就没那么好了。”吴国荣说。
不仅仅是食品安全,吴国荣对于自然晒干陈皮以及储藏器具的选用上,也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陈皮制作的一切工序,必须实现标准化。
为了改变果农的看法,吴国荣选择用科学数据来证明。比如,他将低温热风风干后的陈皮和使用传统晾晒方式制作的陈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里面的微量元素没有受到损害。
“现在果农不反对我们了,还跟着我们学,都买了一台小的清洗机,把果子洗干净之后再开皮。”吴国荣说。
除了标准化之外,在吴国荣看来,陈皮产业还需要文化旅游来推动。他介绍,陈皮文化深深扎在侨乡大地,但是外地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通过打造陈皮村文化体验馆,每年吸引上百万人前来参观,进一步带动了陈皮产品的销售。
目前,新会茶枝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陈皮初级产品产量超5000吨,深加工产品近百种,行业产值达85亿元,带动全区农民直接收益超12亿元。
吴国荣坦言,新会陈皮行业这几年快速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帮助。他指出,新会陈皮由新会柑制作而成,柑皮存期超过三年或以上才称为陈皮,从采购到制作、再到销售,陈皮企业资金流转的周期较长。税务部门推出的多项优惠政策,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以陈皮村公司为例,自开业以来,先后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超过680万元。
此外,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陈皮村公司成为新会地区首个自行开具新会柑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企业。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新会柑种植户开具发票的难题,而且让新会柑的购销更便捷,也让陈皮行业的税收征收管理体系更健全。
“一个产业的成功,不仅靠我们自己,还得益于税务等部门的帮助,未来希望将新会陈皮打造为中国品牌甚至世界品牌。”吴国荣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