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香港城市大學 王姍姍
被稱為“中國當代高古水墨第一人”的藝術家李華弌
無論是創作還是生活,人都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不要因周圍人、周圍環境的影響而隨波逐流。李華弌笑稱自己也年輕過,也曾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推崇異域情調。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越發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景觀的奇異獨特。於是他便寄情於山水,從自然界中尋找創作靈感、發掘創作源泉。
獲稱為“高古藝術第一人”的李華弌是宋三家的當代傳承,1948年出生於上海。六歲時師從海上畫派晚期著名畫家王一亭之子王季眉學習水墨。十六歲時,跟隨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畢業生張充仁學習素描和水彩畫等西方繪畫技巧及藝術理論。1982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不久,李華弌移居美國三藩市,入讀舊金山藝術學院,兩年後獲藝術碩士學位。經過長年的創作研究,他眼見自己的繪畫語言和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於是開始探尋中國藝術元素和抽象繪畫結合的可能,並開始往中國畫的最高端:山水畫方向發展。
2015 李華弌於中國湖北
李華弌於3月22日起於香港季豐軒畫廊舉行首次香港的個人展覽《奇觀異景——李華弌新作展》,展出共七幅最新系列的大幅作品,全是初次發表。“奇觀異景”這一主題包含了多個系列,從2006年開始創作。李華弌遍訪各地奇異景觀,不僅走遍了全國各地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址,甚至攀涉至人跡罕至、奇山異景之地,當中包括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福建武夷山、湖南張家界和陝西華山。是次展覽展期直至5月21日。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李華弌尊重中國歷代的藝術創作,但不會從中尋找靈感。他認為現代交通發達,信息暢通,現代人可以看到前人無法企及的奇觀異景。何不利用這一優勢遍尋自然界之超然靈氣與雄偉壯麗,感受自然界之鬼斧神工與匠心獨特?晉人向往世外桃源並非僅僅因其“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更多的是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豁然開朗,李華弌也一樣。他探訪各地奇觀異景並非只是求其奇、險、俊,更多的是挖掘其本質,探索新的寓意。李華弌說,外師造化並不是自己追求的,中得心源,在創作中不斷尋找自己,不斷挖掘更深層次、更本質的東西,才是他畢生所求;世外桃源般的理想世界,會在不斷的找尋、遊歷,及創作之間於自己心中豁然出現。
李華弌作品《仙山-天景流》
在選題上李華弌鐘情於山、水、竹、石等自然題材。2014年在倫敦艾斯克納齊畫廊展出的作品就以瀑布、岩石、竹為主題。李華弌說,舉辦一次新的展覽容易,但是把一個主題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並非易事。山水這一主題延續了很多朝代,這是因為山水並非僅僅是物理現象,而是有靈性的存在。藝術家寄情於山水包含了對自然的尊重,是把自然界的生命力看作一種生命執著精神的象征。他說,外在景物的意義不止於其外表,更在於觀者如何去理解;所以他的畫作都不是對景物的直接紀錄,反而是經過想像,過濾、沉澱和轉化遊歷山川的感性體驗,化成其內在的一部分,並在畫紙中創造形而上的直觀世界。李華弌曾遍訪國內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址,他的足跡遍及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福建武夷山、湖南張家界和陝西華山。
李華弌六歲師從王一亭之子王季眉研習水墨畫。以當代水墨畫的形式展現這些令人敬畏的自然景觀,一方面是因為水墨畫是亞洲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水墨畫呈現的形式很深沉、微妙,不像油畫那樣光鮮亮麗。李華弌認為,油畫是太陽的藝術,而水墨畫是月亮的藝術;這同亞洲人的文化蘊含與人生哲理有關。另一方面是因為水墨畫很環保,不使用任何化學物品。水墨畫用的是溶劑,紙張也很輕便。給人一種親切感。而欣賞兩者時的反應也有不同,看西方畫作時或會心跳加速,血液沸騰;而水墨畫像月光一樣微妙,看時會讓人安靜下來沉思,然後從這個過程中會得到一種靜謐安祥的能量。
李華弌作品無題
藝術最重要的是當代性,而當代與傳統並不矛盾。傳統是一種精神,很多現代作品雖然運用很多新技法,但仍可以看出傳統性。李華弌認為,水墨作為傳統的工具有它奇妙的力量,完全可以展現當代藝術。正如建築師可以利用鋼筋水泥等現代建材建造出當代建築,也可以用木石磚瓦等傳統建材建造出當代建築。現代水墨畫就是用傳統材料呈現現代藝術的一種形式。他也說,材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那一份精神及靈魂。
所謂的當代性,李華弌進一步解釋,是在創作中體現藝術家個人的感通及觸動;他認為東西方流派的分別只是空間的問題,而當代性則見於對時間的體驗之上。這種體驗,會因個體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所以當代藝術作品是百花齊放,每個藝術家或觀眾,都有其一套的價值觀去體會藝術創作,並從中找尋自我的存在。
對於給予熱衷水墨畫的年輕人一點建議,李華弌笑言,自己反而要跟他們好好的學習;因為年輕人總擁有新鮮的想法,這是藝術創作中最為寶貴的價值所在。李華弌並說,自己的老師已經九十多歲了,但畫作依然年輕,能夠帶給觀眾不斷的驚喜。
在外國生活多年,李華弌借用趙無極的說法,只有身處於外國文化中,才特別感覺到自身文化的泉源。年輕時或會對世界會不同的想法,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但當越來越成熟時,就會明白自己文化的根源所在。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創作過程,李華弌仍舊努力在創作中找尋自己的存在;這是個永遠的過程,每次在大山大水、奇觀異境之中都會得到全新的感受,創造屬於自己的新天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