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首次 中國失去世界第二大債權國寶座被德國超越

華爾街見聞

text

【亞太日報訊】彭博報道,據日本財務省數據,中國的海外資產淨值在2015年年底降至1.6萬億美元,失去了全球第二大債權國排名,因中國政府耗費鉅資支持疲軟的人民幣;而德國則升至1.62萬美元,取代了中國排名。日本則維持了自1991年來就一直把持著的全球最大債權國地位,去年年底海外淨資產規模達到2.82萬億美元。這一轉變說明去年中國經濟的波動引發的全球性影響。

但是根據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報告,這一轉變只是暫時性的下滑,預計中國在未來的幾年裏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淨債權國。

布魯金斯高級研究員David Dollar表示,目前新的轉變是中國的海外資產購買來自私營部門以及地方企業,而非政府部門。因為產能過剩以及盈利下滑,中國的投資機會在減少。而中國的商業資本外流可能會維持在高位。

Dollar還表示,成熟的經濟體如日本和德國,其海外資產主要都是由公司和家庭所持有,而非政府,而中國的海外資產主要由央行持有,投資的大多是美債這樣的資產類別。

日本財務省計算出德國去年淨海外資產為195.2萬億日元,相較於中國的192.4萬億日元差別其實並不太大。

華爾街見聞此前已經提及,紐約聯儲經濟學家Thomas Klitgaard和Harry Wheeler本月撰文稱,多年來,公共部門通過中國央行購買國外資產來支出資本,但2015年這一切都改變了。中國仍有大量的資金淨流出,但不同於往年的是,私人部門資金流出超過了資金流入。私人部門行為轉變迫使央行出售國外資產,以使私人和公共部門資金淨流出總和等於現行匯率下的儲蓄盈餘。私人投資者行為轉變的原因包括:國內投資支出回報率低,對人民幣匯率的前景不太樂觀。

他們還表示,中國收入超過了其支出,這相當於說中國的儲蓄大於其實際投資支出,即所有的錢都花在置換或增加資本存量;而中國的儲蓄率非常高,能夠支撐投資支出在一個很高的水準上,而且還有大量的儲蓄盈餘流向國外。

根據彭博的測算,鑒於中國政府為穩定經濟和人民幣匯率,今年中國資本外流的速度仍將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