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悶| 26公裏與12萬公裏——高鐵讓香港“一路向西”

亞太日報

text

“創科博覽2016”現場。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豫川攝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李豫川

這是哪兒?身材高大的賈利民站在一幅宏大的世界鐵路網地圖下,手指著圖上的一個點向臺下聽眾發問。香港——觀眾齊聲作答,旋即掌聲一片。這位中國高鐵的功臣希望香港可以通過其26公裏的高鐵路段,與祖國十二萬公裏的鐵路網連接起來,通過大陸,一路向西,融入世界鐵路網。

賈利民(左二)與香港專家學者交流。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豫川攝

“創科博覽2016”由團結香港基金會舉辦,無疑是這個秋天香港的城中盛事。而中國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賈利民帶來的這場關於中國高鐵的演講更是其中一個重頭戲。正如團結香港基金會主席董建華先生所言,多位“國寶級”科學家能來香港與市民分享國家科技盛果,這是香港的榮幸。董先生更呼籲民眾應更多地了解中國頂尖科技,分享作為一個中國的人驕傲,“香港要融入國家戰略。”

此番香港市民也未辜負董先生的期望。為期8天的創科博覽,入場人數逾6萬人次。1.3萬名來自香港兩百多所中小學的學生參觀了展覽。“國寶級”科學家們的演講更是場場爆滿。

“創科博覽2016”現場。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豫川攝

60後科學家賈利民教授講中國高鐵發展。演講開始前半個小時,觀眾已陸續入場。作為記者的我們揣著僥幸心理坐在了前排位置,結果,我們被已購票的觀眾不斷“請起”,陸續乖乖坐回了演講廳最後一排的媒體區。座無虛席,毫不誇張!

我們對高鐵的定義比國際鐵路聯盟更高

高寒高鐵運營成功有香港研究人員的貢獻。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豫川攝

高鐵,這張中國的“黃金名片”實在誘人。賈利民說,中國現有高鐵兩萬公裏,占全球總裏程的60%以上,高鐵已成為國家總體安全的最基礎保障,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性支撐。他強調,“十三五”規劃將持續發展高鐵。

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新幹線高鐵,高速鐵路橫空出世。賈利民說,中國的高鐵技術是在充分引進吸收了日本、歐洲的經驗後,通過自主創新發展起來的。“我們對高鐵的定義比國際鐵路聯盟更高” —— 按照賈教授的標准,已運營線路列車速度達200至250公裏,具有客貨混運性質的叫高鐵,新建客運專線在300公裏以上為高鐵,“這是中國標准”。

高鐵由車、路基、牽引供電系統、調度指揮、旅客服務等元素組成。一輛高速列車的零部件就達4萬多個。賈利民認為,高鐵是現代工業水平和科技水平集大成者,體現著一個國家的工業、科技水平和管理文明。“它的占地面積約為高速公路的四分之一不到”,賈利民指著一幅實圖說,高鐵能耗是目前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

回顧中國高鐵的發展曆程,賈利民不勝感歎。他透露,以前高鐵被叫做“客運專線”是因為中國業界一直在進行一個關於高速磁浮系統和高速輪軌系統的討論。到底發展輪軌還是磁浮?這場討論雖延緩了中國高鐵的發展,但卻確定了如今中國高鐵的技術體制,為高鐵事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我們透徹了解了高鐵,開啟了大提速時代”,賈利民說,從2004年起,中國引進吸收了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的高鐵技術,在三年運營時間內,高鐵速度提升至250公裏。借助日本和歐洲的發達技術,中國正式進入“高鐵時代”。

中國——從高鐵跟隨者變成領先者

賈利民(左二)與香港高鐵專業人士交流。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豫川攝

如今,發展高鐵已成為世界共識,法國不斷沖擊人類在軌道交通的最高速度,2007年研制的列車跑出了500多公裏的測試速度;歐洲未來20年的高鐵網絡覆蓋將翻三倍;韓國已制造出設計速度達430公裏的列車;而中國科技部和鐵道部於2008年啟動了“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第一次系統、全面地研發自己的高鐵創新技術和裝備。

“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把決定國家大動脈的鐵路掌握在自己手上。”——這就是中國科學家的氣魄。380系列問世顛覆了歐洲和日本在軌道交通領域上的絕對領導地位。作為中國高鐵自主創新最傑出的成果,CRH380A型電力動車組創造了496.1公裏的世界最高運營速度。賈利民自豪地說,這個速度是用旅客乘坐的列車在營運線上跑出來的,而法國當年那個最高速度是用試驗列車在一條專門修建的試驗線路上跑出的。

高鐵已悄然改變著中國!從北京到烏魯木齊只需12小時,而過去是72個小時。多城市通過高鐵實現了“同城化”,“小時經濟圈”讓中國人節省了更多時間和精力。賈利民斷言,中國的行政區概念將變為時間經濟區概念。

短短5年,中國從高鐵的跟隨者變成了領先者。中國高校、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企業、各大機構,他們共同締造了中國的“高鐵傳奇”。賈利民說,中國高鐵研究已開始著眼系統化提升和整體化發展。未來世界的高鐵版圖必將有中國精彩的貢獻。

觀眾排隊參觀“蛟龍”號。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豫川攝

用微觀經濟學衡量高鐵太短視

賈教授演講期間,現場多次爆發掌聲,中國的高鐵奇跡令許多人振奮。賈教授直言,若香港的高鐵(正在修建)盡快完工,香港將通過祖國的高鐵網向西融入世界。“內地最初發展高鐵時也有人質疑”,他說,面對所謂成本太高、經濟不合算的論調,他的回應是—高鐵是國家和地區戰略性、全局性、基礎性設施。用微觀經濟學衡量高鐵是短視的!

活動結束,一名多次舉手卻未獲提問機會的香港大學生徑直走向講臺向賈利民教授毛遂自薦。賈利民鼓勵他繼續鑽研,並留下電郵,歡迎他寫信切磋,“香港在國家高鐵發展中默默做著貢獻。”高寒高鐵列車正式運營前,香港研究人員在蘭新線上往返多次,從鐵軌、齒輪箱到車廂,做了無數檢測。每跑一趟就是11個半小時。

“中國人只要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就能創造更多世間奇跡”,賈教授昂聲說道!

香港不悶·李豫川 作者簡介

李豫川,成都人。

埃及解放廣場洶湧的人潮,利比亞班加西此起彼伏的槍聲,這一切讓我體會到“記者”的含義,明白了用筆書寫的意義。在埃及兩年工作的經曆,也讓一個嬌憨的女孩踏上了自我發現的旅程。

2013年春天,惜別古老的尼羅河,來到維多利亞港畔,中東的轟烈已成雲煙,眼前展現的是“東方之珠”的動感。我喜歡漫步於港島上環的古老街巷,在市井小店裏品嘗鮮蝦雲吞。幸福,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實在!

在香港,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盞複古燈、一臺筆記本,我享受在香港的夜裏碼字,記錄不是為了刷新自我的存在感,或證明在熱點、重大事件中的“我在場”,而只是源於一顆熱愛“寫字”的心,一股想要分享美好的勁兒。我的字裏行間,只想體現那些豐富的人、有趣的事、真實的日子。

當你刷完屏,能輕輕歎一句,“噢,香港原來是這樣!”,這便足夠!香港不悶,也許比你想像的更豐富!

來吧,讓我們一起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