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主管60年來首次對話 兩岸輿論溫度大不同

APD NEWS

text

亞太日報香港11日消息,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與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將於11日在南京會面,相關籌備工作已準備就緒。據報導,這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自49年來首次正式會面,可望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被視為新形勢下兩岸關係又一突破性進展。

  據香港大公網消息,綜合中新社及中央社消息,王郁琦一行將於11日上午抵達南京。中新社記者取得的“記者採訪手冊顯示,11日14時張志軍將與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莊會議中心舉行正式會面,會後雙方分別召開記者會。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兩岸輿論針對這個歷史性的會面呈現出很大溫差,台灣方面寄予“張王會(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和王郁琦會面)重要政治意涵,但大陸顯然只是將“張王會定調為低階事務性會談。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受訪大陸學者稱,“張王會屬於低階事務性會談,不宜過度政治解讀。主管兩岸事務的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的歷史意義在於,兩岸人民交往之中的許多共同事務,需要兩岸事務部門的負責人之間展開接觸,搭建一個常態化聯繫機制,建立互信與交流。

台灣方面陸委會負責人王郁琦(左二)去年在印尼APEC期間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右)首度碰面。 資料圖片。

重申“習馬會不是議題 焦點著眼經濟

據香港《成報》報導,雖然兩岸在此次“張王會中會否有具體協定達成備受外界關注,但大陸和台灣當局事前均低調處理,並多次重申“習馬會不是“張王會的議題。台灣的陸委會昨日表示,王郁琦此次登陸並未規劃簽署任何文件,且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稍後訪台的事宜也仍待商訂,此行主要是“增進彼此瞭解,討論兩岸事務相關議題,促進各自業務的推動。

  另有消息指,大陸方面將在“張王會結束後,要求與台灣就會談結果簽署共識“備忘錄,做為下一次“王張會的基礎。台灣希望王郁琦在半年內再度訪問大陸。不過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昨日上午對有關“備忘錄的消息未置可否,僅稱“不回應這項消息。

法新社援引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賈慶國稱,此次會面具有標誌性意義,將為兩岸之間帶來更多的自信和互信。他表示,此次台灣很可能會把焦點放在實際利益上,比如確保經濟方面的擔保,而大陸方面將著眼于兩岸融合的長期發展。“(大陸)可能會以政治統一的長遠角度來看,注重加快經濟融合的進程。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報導,王郁琦此前曾表示,將針對人道探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和在陸台生醫療保障三大議題,和陸方進行討論。對於“張王會的意義,王郁琦表示,是為了增進彼此相互瞭解,透過開啟雙方兩岸事務主管機關負責人的互訪,務實討論兩岸事務相關議題,促進各自業務的推動。

  英國學者蘇利文周日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形容“王張會是“有限度的兩岸新局,並指兩岸雙方對“王張會的運作都非常克制,不過這次會面仍可能獲得實質進展,包括促成建立溝通管道以及為提出進一步倡議奠基;要處理兩岸愈來愈密切的實質連結,雙方政府就必須撇開政治,經常互動。

  

學者:屬事務層級對話 如何稱謂成看點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援引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分析指,從台灣方面公佈的行程反映出,王郁琦此行屬於事務性出訪,行程安排除了見大陸的兩岸事務負責人並沒有其他官方會面。他認為,兩岸事務人員交流趨頻繁,雙方需要建立制度化的平臺,展開接觸,增進互信,雙方見面屬於事務層級的對話,沒有台灣媒體所分析的那麼高的政治意義。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暨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鄭振清表示,大陸對於兩岸關係基本定調是和平發展;和平發展有很多具體內容,並不是一步到位地去處理國家統一,發展的進程中需要處理如何增進合作、交流,以及事務性議題。“‘張王會’就是和平發展進程中的一個臺階,不是一步到位要解決政治問題,它是一個臺階,處理事務性問題。

去年10月,張志軍和王郁琦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碰面,雙方以官銜稱呼對方,台灣認為這是大陸承認了台灣治權的表現。此次“張王會,雙方如何互相稱謂將是看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鄭振清認為台灣有關大陸承認治權的解讀顯得有些牽強。此次是兩岸直接正式的場合,稱謂定下來了以後就按照這個,意義將比在APEC時寒暄來得大。但兩岸事務負責人互相以職銜稱呼不至於引起“兩國論,仍符合大陸“一個中國的原則。

花絮:吸引200記者採訪

據香港大公網報導,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度正式會面,其議題、成果及後續影響引發兩岸及港澳、外國媒體高度關注。記者10日下午在報到現場看到,各路媒體記者相繼前來,領取記者證和會議資料。

據悉,報名參加此次會面報導的共有海內外88家媒體200多名記者。其中,大陸媒體33家、記者80余人,台灣媒體30家、60餘人,港澳媒體7家、近20人,外國媒體18家、50多人。外國媒體包含彭博社、法新社、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