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和苏联著名作家

text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文学中有不少与伟大卫国战争相关的作品,在战争期间,不少作家当过战地记者,战争自然成为他们作品的主旋律。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1918年12月11日出生在基斯洛沃茨克。伟大卫国战争伊始,他积极争取去前线,1942年4月被派到科斯特罗马炮兵学校学习。1942年11月,索尔仁尼琴以中尉军衔毕业,被派到萨兰斯克预备炮兵侦察团组建炮兵仪器侦察营。1943年3月起,他在中央前线和布良斯克前线作战部队服役,担任第794独立陆军侦察炮兵营第二声测连连长,1944年7月因声测发现两个敌军连并及时调整火力压制对方被授予红星勋章。

索尔仁尼琴在前线积极关心社会生活,对政府持批评态度,1945年2月被逮捕并剥夺大尉军衔,随后被判处劳改营监禁。索尔仁尼琴此后一直反对苏联政治制度和政策,他的主要著作有《古拉格群岛》《第一圈》《红轮》《马特辽娜的家》《伊万·杰尼索夫伊奇的一天》和《癌症楼》等。

康斯坦丁·西蒙诺夫

1915年11月15日,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出生在彼得格勒,父亲是米哈伊尔·西蒙诺夫(Konstantin Simonov)少将,母亲是公爵之女亚历山德拉·奥博连斯卡娅。1939年,他作为战地记者被派到哈拉哈河,1940年完成自己的第一部剧本《情史》并被列宁共青团剧院搬上舞台。1941年,他又完成了第二部剧本《我城一少年》,同年到列宁军政大学战地记者班学习,6月获得二级军需官军衔。

战争刚一爆发,西蒙诺夫就应征奔赴前线,作为作战部队记者在《消息报》上发表文章,在前线报纸《战旗报》工作。1941年作为《红星报》特别记者被围困在敖德萨,之后参加L-4潜艇战斗行军。1942年,他被授予营政治教导员军衔,1943年被授予中校军衔,战后升任上校。西蒙诺夫在战争年代创作了剧本《俄罗斯人》《等着我吧……》《俄罗斯问题》,中篇小说《日日夜夜》和两部诗集《友与敌》与《祖国》。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Viktor Astafyev)1924年5月1日出生在西伯利亚叶尼塞省奥夫相卡村。1942年,作为一名铁路工人,阿斯塔菲耶夫拥有不上前线的保留权,但他自愿要求上前线。阿斯塔菲耶夫在新西伯利亚一个汽车训练单位接受军事训练后,1943年春被派到作战部队,在榴炮兵部队担任过司机、通信兵,战争将近结束时受了重伤,后在西乌克兰内务部队服役。

阿斯塔菲耶夫荣获过红星勋章、勇敢勋章、解放华沙奖章和战胜德国奖章,1945年以“红军战士”称号复员并前往乌拉尔,做过钳工、辅助工、教师、车站值班员、仓库管理员。1951年起,他在《丘索沃伊工人报》工作,在该报首次发表短篇小说,撰写报道和文章。他的第一本书《下一个春天之前》1953年在莫洛托夫市(现彼尔姆市)出版,后来成为苏联西伯利亚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谢苗·古津科

谢苗·古津科(Semyon Gudzenko)1922年3月5日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父母在他出生前移居基辅,母亲给他起了个意大利名字萨里奥,后来以谢苗为笔名写诗。1941年,他志愿奔赴前线,成为独立特种摩托化步兵旅的一名机枪手。1942年,他被地雷碎片击中腹部,受伤后在《苏沃洛夫强攻报》担任记者,报道了对布达佩斯的围攻和突击,并在那里迎来胜利日。

古津科战后获二级卫国战争勋章。194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在军事报纸做记者,上世纪50年代出版作品《远方的驻防部队》《新边疆》《进攻之前》和《飞行员之墓》。

布拉特·奥库贾瓦

布拉特·奥库贾瓦(Bulat Okudzhava)是苏联著名的弹唱诗人之一,1924年5月9日生于莫斯科,父母是从第比利斯来共产主义学院学习党课的布尔什维克。1942年4月,奥库贾瓦申请提前入伍,1942年8月年满18岁后被征召,年底在莫兹多克城外受伤,此后再也没有回到作战部队。古津科1943年1月起先在巴统第124预备步兵团服役,后在当时防守苏联与土耳其和伊朗边界的外高加索前线第126重型榴弹炮兵旅服役,1944年3月以“近卫红军”称号复员,被授予保卫高加索奖章和战胜德国奖章。

奥库贾瓦的诗最早出现在外高加索前线驻防部队报纸《工农红军战士报》上,他是俄罗斯原创歌曲体裁的最鲜明代表之一。随着录音机的出现,奥库贾瓦的歌曲在全国大受欢迎,他的作品还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许多国家出版。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