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基金董占斌:大公司进场、资本助推,消费赛道投资环境已过热

界面新闻

text

“对于早期投资来说,我们要找的项目创新程度越大越好,有时候难以理解也行。”在青松基金宣布完成规模10亿人民币的新基金募资后,其创始合伙人董占斌如此形容他对于“新”的看法。

3月31日,青松基金宣布完成规模10亿人民币的青松四期基金募资,新基金将持续聚焦新科技、新消费领域的早中期创业投资;同时青松还宣布启动第二支科技主题基金(青松智慧二期基金)的募资,关注AI和大数据的行业化应用,以及产业数字化与智慧化进程。

至此,青松基金共管理6支基金,总额超30亿元,包括4支综合基金(一期、二期、三期、四期)、1支科技主题基金(智慧)以及1支S基金。

新科技和新消费已经不是投资领域的新鲜事。根据亿欧网的数据,光是2020年上半年,新消费品牌上半年融资案例数共计42起,融资金额共计42.5亿元。尽管在案例数上比不上2019年上半年的80起,但整体融资总额却和2019年上半年的43.7亿元相差无几。

作为青松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董占斌拥有20多年投资经验,在新消费、新科技领域有自己的见解。他带领青松团队投资的代表项目包括掌门教育、婚礼纪、HomeFacial Pro、狼人杀、松鼠AI、博升光电等,其中多个项目退出回报超60倍,国潮品牌HomeFacial Pro的部分退出回报达140倍。

近期,界面新闻专访了董占斌,就早期投资机构如何判断创业项目价值、如何评估项目创新维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

界面新闻:这次完成募资的新基金会持续聚焦新科技、新消费领域的早中期创业投资,你怎么定义这里的“新”?

董占斌: 作为早期基金,我们肯定是要找一些创新的因素,创新的程度越大越好,有时候“难以理解”也行。要到这种地步,不是以前说的那种“微创新”。尤其是强调技术这一端的,以前存在于实验室的技术,现在市场上也开始尝试了。所以我觉得,新技术指的是一些以前大家没用过的技术,现在可以来尝试了。

比如马斯克做特斯拉就是一个典型,一开始可能大家觉得很多方面都不理想,但现在坚持下来,已经达到走向大众的阶段了。

还有一些更多的是一种技术的融合,它涉及的相关技术可能都不是最新的,但把这些技术组合到一起,从功能或者效率上来看,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产品。比如现在出现的“洗地机器人”,还有好多年以来大家一直在研究的“会飞的汽车”,之前只是把它实现出来,造价成本非常高,但是现在已经逐步走向现实。

界面新闻:怎么理解新消费里的“新”?

董占斌: 新消费的“新”首先是针对新人群的一种消费,也就是00后、95后。这个群体和我们以前看到的不一样,比如他们的审美有了提高,文化方面也有了改变,更愿意尝试国货。

另一类“新”属于新的突发事件带来的一些影响,比如2020年的疫情,让大家的生活习惯发生了一些改变。像因为大家自己做饭,就产生了自热火锅、厨房小家电这种家庭场景下的消费。

我们已经投过的品牌包括火鸡电器,做针对刀筷的消毒,疫情也助长了它的发展。我们正在看的,还有家庭大件的清洗产品。

还有一个方面是新渠道。比如从最开始的公众号,到后面的小红书、快手、抖音。如果初创公司能够有效利用好(这些渠道),就能更容易地取得一些成绩。

界面新闻:最近一年消费赛道的投资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董占斌: 我觉得现在环境其实已经过热了,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有不少成功案例,吸引了大批从业人员加入。大部分时候,新手可能更先感觉到行业的变化,有些红利在,等到后面专业人士看到机会时,实际上整个门槛已经高了。加入赛道的人正在大量增加,从新手到大厂人员,还有原来处于服务环节的营销公司和广告公司,竞争确实比以前激烈很多。

界面新闻:那现在到了专业门槛变高的阶段了吗?

董占斌 :对。随着一些大公司进入这个赛道,他们往往是带着更成熟、更全面的团队进入的,竞争比之前激烈很多。包括大公司现在对于线上也特别重视,去年特别明显,线上投放一下子都很集中,获客成本提高了很多。

还有就是资本的助推。现在的打法有点像2012年、2013年的手游市场,因为某些品牌上市或获得很高的估值和融资,集中效应也变得更加显著,头部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资本的加持会更倾向于短时间内塑造一个品牌、追求市场份额,但那可能是以整个公司的亏损为代价的,初创公司很难与它们抗衡。而这种打法,应该是会越来越常见。

无论从从业者的数量、大公司意识的增强,还是从资本的助推来看,这个领域都是过热的。

从二级市场看就比较明显,比如消费类的公司,无论是做白酒的还是做酱油的,市盈率大多都在60倍以上。但二级市场的消费类项目不属于“成长型”项目,每年收入增幅约为20%。所以跟增幅相比,它们的市盈率明显是过高的。

界面新闻:你这几年遇到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投资项目是什么?

董占斌: 从项目来源看,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投资的“掌门教育”。在创新创业大浪潮里,我们投了不少高校学生的创业项目,掌门教育是其中之一。当时是在2014年,很多人还对“在线视频1对1教育”半信半疑,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创新模式。

接触到掌门教育这个项目的过程可以说很戏剧化,居然是从一堆应聘简历当中挖掘到的。当时我们看到有一个上海交大的学生履历不错,原本是想招到青松来做分析师,结果聊天时问她交大有什么好的创业项目推荐,她就聊起自己的同桌,也就是掌门的创始人张翼。

张翼当时还是一名研究生,没有正儿八经融过资,他的商业计划书还是用Word文档写的。一般投资人会对此印象不太好。但他Word文档写得很清晰,不像一般学生都是应付比赛用的。他想通过视频1对1的方式,让三四五线城市的孩子也能得到好的师资教育,师资就是选择刚被优质大学录取的大学生。

我们觉得赛道非常创新,张翼也非常聪明、初心也很好,所以不到一周就确定了投资意向。经过7年的发展,掌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K12在线教育的领军企业,印证了青松基金对于在线教育行业创新趋势的预判,而这也会给青松的LP带来极为可观的回报。

界面新闻: 青松基金现在对To B的赛道投资有没有什么偏好?

董占斌: 我们现在比较喜欢的方向是“产业互联网”,这对以前的移动互联网来说是很好的延伸。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说,小B业务基本上就是C端业务,因为小B的运营主体就是个人,比如夫妻老婆店。对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但现在对小B的这种推广,看上去就是条件已经自然地成熟,原来比如说微商这些东西,已经让市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从移动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自然地减少了一个中间的供应链环节。

从品牌直接到次终端,去掉了各种经销商,降低成本的效果非常明显。所以这个方向机会是非常多的。我们投资的项目涉及到家装、家电等方面,比如小胖熊、中装速配、快手阿修、找食材等。

界面新闻:你认为判断一个项目的商业价值,有没有一些共性的维度?

董占斌: 首先是看细分行业,这个细分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比如衣食住行、娱乐教育这一类,整个行业都是几万亿的市场。也就是说,在大品类里,至少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有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基础。

再来看具体从事的品类,根据项目的定位,它的有效用户量会有多大?用户的LTV(life time value,客户终生价值)是多少?要看它在一个生命周期里可能会贡献多大的价值,包括用户的一个复购情况。这些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来预估,或者跟一些类似的公司对比,看一看它潜在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