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人權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張萬洪:夏木陽陰正可人

text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署名文章:夏木陽陰正可人

武漢大學人權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

張萬洪

“看到我賣出了蛋糕,這比我自己吃還高興!”在今年5月召開的“國際心智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研討會及培訓班”上,在長沙一家麵包店工作的智障者史暢,介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感受。該活動由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湖南殘疾人聯合會、中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心智聯會主辦。靜菇也是一名來自湖南的心智障礙者,經過職業康復訓練後,她得到了一份在湖南省殘聯就業中心從事保潔工作的機會。她在工作崗位上學習如何適應單位需要,通過就業輔導員的支持,逐步學會如何與同事打交道。如今,靜菇已能獨立坐公交車來單位、能基本獨立完成任務,並且得到了她人生的第一筆工資。

兩年內,湖南省各地市將陸續有20名像史暢、靜菇這樣的智力障礙者,進入融合工作場所。湖南也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在政府層面,制定省級心智障礙者支持性就業計劃的地區。北京、廣西、山東、廣東、遼寧、吉林等地區也將開始類似的試驗,由殘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在選出的試點機構支持智力障礙者實現就業。

對於智力障礙者自身和其家庭來說,享有就業和工作的權利能促進智力障礙者提升自我意識,體現個人價值。更能有效防止或減緩智力障礙者身體機能過早衰退,有益於個人的身體健康。工作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減輕家庭負擔並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成就感和自信心,最終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史暢和靜茹的故事,不僅反映出我國在殘疾人就業領域的突破,而且使我們看到包括就業在內,殘疾權利保障方方面面的進步。

近年來,在殘疾人士普遍關心的就業領域,政府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就業模式,開始嘗試推動多種就業形式乃至支持性就業。在《關於統籌城鄉促進殘疾人多種形式就業工作情況的通報》中,推動多種形式就業被推上日程。在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的支持性就業項目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要求各級地方殘聯蒐集並提交支持性就業的實例,以進行學習研究和推廣。這表明政府在支持性就業方面有了初步的嘗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間社會的不斷推動下,黨政機關的大門終於向殘疾者敞開。在中共中央組織部等7部門下發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黨政部門要帶頭招錄殘疾者。這一意見不僅要求各級部門按比例招錄殘疾者就職,還特別提出到2020年,省級殘聯幹部隊伍中殘疾人士的比例應達到15%以上,並且在殘疾人能夠勝任的崗位上,“同等條件下要鼓勵優先錄用殘疾人”。

殘疾人就業,必須是體面、有尊嚴的勞動。2012年底,針對智力障礙者被強迫勞動的問題,殘聯特別發出通知要求各級殘聯採取有力措施,配合各部門做好工作,同時要健全智障者服務體系,做好法制宣傳工作,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殘疾人就業,必然涉及到他們出行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問題。為了使2012年出臺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得到落實,2013年8月中殘聯下發《關於加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地方性法規、規章的指導意見》,要求地方政府不僅要制定法規確保無障礙條例的落實,還要求在條例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住建部等多部門也與殘聯一起提出建設“無障礙市縣”。

就業離不開教育。殘疾人教育領域同樣有大動作。在2013年初,政府開始著力修改《殘疾人教育條例》。從條例修改的送審稿中可以看出,融合教育已經成為殘疾人接受教育的基本原則。草案還特別提出學校、社會和家庭應為殘疾人接受教育提供“合理便利”,從而將《殘疾人權利公約》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納入國內法中。儘管條例的最終修訂案尚未通過,政府在推動殘疾人平等教育權方面的努力並未停止。教育部等部門隨後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進一步細化保障殘疾人的教育權,旗幟鮮明地提出該計劃的目標即是“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並明確提出2016年三類兒童(視力、聽力、智力)義務教育的入學率達到90%以上。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中國殘疾人事業從不平凡的過去走來,正以堅實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