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大片的五個謬論

華盛頓郵報

text

【亞太日報訊】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近日發表題為《關於夏季大片的五個謬論》的文章,稱中國作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電影市場,有望在2020年超越北美,好萊塢正相應的調整和宣傳其拍攝計劃。文章內容如下:

消夏電影季到了,隨之而來的是關於續集、超級英雄和特效太多的抱怨。人們一面對影片滿口怨言,一面排隊買票觀看。那麼,我們至少應當讓自己的牢騷發得正確。以下是關於夏季大片的五個謬論。

1.《大白鯊》和《星球大戰》是最早的大片

在追究漫長消夏電影季的罪責時,影評人士和歷史學家對替罪羊的認定是一致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1975年)和兩年後喬治·盧卡斯發行的《星球大戰》。

事實上,幾年前各大影業公司就有了大片心態,即:二級片得到一級片待遇,大力宣傳,全面上映,賺取豐厚利潤。

《大白鯊》也並非第一部全面上映的影片。1971年,《比利傑克》在1200家影院上映,遠遠超過《大白鯊》的465家。《星球大戰》則只在43家影院上映,用今天的話來說是1977年的“大冷門”走紅影片。不過,這兩部影片的確最早突破了1億美元票房,它們開創了“以觀影為驚險之旅”的先河,吸引人們反復觀看,這是《教父》望塵莫及的。

2.個頭很重要

上世紀九十年代最熱門影片之一《哥斯拉》(1998年)的宣傳海報如是說。如今,超級英雄大戰超級惡棍,消滅超大城市,將摩天大樓付之一炬,力圖(再次)挽救宇宙。在新拍的《侏羅紀世界》裡,霸王龍讓位于更大更壯的暴虐霸王龍,因為正如片中一個角色所說:“沒有人再對恐龍大驚小怪。”

但第一集《侏羅紀公園》裡一炮打響的明星並非霸王龍,而是個頭小得多的迅猛龍——聰明、跑得快、殺傷力強。第一代大片都由諸如大衛和歌利亞之類的故事組成,以速度和計謀對抗個頭,而勝出的是速度和計謀。他在《大白鯊》裡安排的全是體格上的弱者。《星球大戰》也是小個子的讚歌。

3.大片就像蘋果派一樣富有美國特點

1993年《侏羅紀公園》在法國上映時,文化部長宣稱它是“對法國民族特性的威脅”,並表示,每個法國人都有“愛國責任”抵制這部電影而去看法國時代片《萌芽》。

但一年後,好萊塢的海外利潤超過了國內利潤。現如今,像《變形金剛2:捲土重來》這類電影的一半以上利潤來自海外。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電影市場中國有望在2020年超越北美,好萊塢正相應的調整和宣傳其拍攝計劃。《鋼鐵俠3》裡面的中國官員不那麼惡毒了,《變形金剛》系列裡出現中國一些銀行和其他品牌的植入廣告,《哥斯拉》和《環太平洋》裡的怪獸遊遍太平洋沿岸各大城市,這都是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每天新開九家影院。

4.大片是給男孩子看的

我們得弄明白一個專有名詞:狂熱粉絲(fanboy)。這是些收集相關商品、把DVD按字母順序排列整齊的科幻迷,臉色蒼白,不愛跟人握手,據說他們能紛紛走出擺滿任天堂遊戲機的居所讓漫威公司的新片一舉登頂。確實,自《星球大戰》以來,各大電影公司瞄準十多歲的男孩。邁克爾·貝曾表示:“我為十幾歲男孩拍電影。”

但那是在《暮光之城》上映之前。只有男孩能捧紅大片的錯誤觀念如今頻頻被擊得粉碎。今年備受讚譽的有《五十度灰》,迪士尼真人電影《灰姑娘》等。《饑餓遊戲》的最後一集,它已然使主演珍妮佛·勞倫斯躋身被男星主宰的十億美元票房俱樂部。

5.大片都是不用腦子的消遣

“開場全是無名小卒,最終個個皆為超級英雄,”傑克·布萊克在去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如是唱道。去年,把漫畫電影稱作“文化大滅絕”的影片《鳥人》成為奧斯卡最大贏家。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會對票房大片的偏見是根深蒂固的。

奧斯卡獎或許總是錯把自己當成諾貝爾和平獎而蔑視大片迎合最小公分母,但我們共有的東西沒什麼低俗的,今天不用腦子的消遣常會變成明天深受喜愛的經典。《盜夢空間》猶如一個電影鐘錶匠般心靈手巧,《瘋狂的麥克斯》令人振奮的電影製作絲毫不亞於今年發行的其他任何一部影片,皮克斯拍片的藝術性、技巧性和用心程度不輸給任何一部最佳影片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