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和特斯拉的“battle”又上热搜了。
8月14日晚,针对当天下午特斯拉声明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车主交付Model 3,并声称这批消费者涉嫌违反了特斯拉订购协议一事,拼多多给出回应。
拼多多“秒拼”事业群小二乐福表示,从这名消费者处已证实,该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并未有任何“恶意”。
拼多多还放出了由消费者提供的聊天截图,聊天记录显示,该交易系由其本人独立完成,并通过官方支付渠道完成了支付。
随后,8月15日午间,根据新浪科技的消息,特斯拉对外表示认定拼多多的团购构成转卖,特斯拉表示,与客户的服务过程中发现客户在官网的购车订单并非本人操作,而是拼多多平台用客户的个人信息代为下订,因此判定是拼多多进行转卖。
梳理事件经过可发现,这名消费者通过拼多多平台,将车款交付给拼多多,而拼多多提供的“百亿补贴”让该消费者买到了251550元的特斯拉Model 3,低于官方渠道2万元。但在向特斯拉提交订单时,是由拼多多方面进行付款,因此特斯拉判定其“转卖”。
事实上,拼多多和特斯拉的矛盾点在于,拼多多想以市场营销的手段宣传“百亿补贴”带给消费者的福利以此提高行业口碑,特斯拉则想要控制渠道,维护其在中国市场的直销模式。牵涉其中的消费者,若要获得拼多多的补贴福利,就破坏了特斯拉的商业模式。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特斯拉在中美合同的设置上有所区别。
在订金问题上,特斯拉在中国的规定是“我们即可取消您的订单,并将第一笔付款扣为违约金而不予退还”,但在美国,则写的是如果取消了您的订单,我们会退回该笔订单。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阐述了这个事件的法律本质:拼多多作为销售平台通过补贴消费者的方式做了一个市场活动,代消费者在特斯拉网站订购其汽车,并通过特斯拉网站和特斯拉公司缔结了一个订购汽车的合同。现在特斯拉拒绝履行这个合同向消费者交付汽车。
游云庭分析,此事中有三重法律关系:特斯拉和拼多多、特斯拉和消费者、拼多多和消费者。特斯拉只有在这三重法律关系里找到违法内容,才有机会找到不予履行和消费者合同的法律依据。
我国保护商业模式的主要依据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如果特斯拉要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受保护的,就要证明拼多多的行为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
游云庭表示,从他的经验来看,这也很难,核心问题是:给消费者补贴是有益于其权益的事情,所以法院把给消费者补贴认定为违反商业道德的可能性非常小。
鉴于此, 游云庭表示,如果消费者起诉特斯拉,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的并承担违约损失的,法院大概率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