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从TPP到CPTPP,日本变烂摊子为经贸利器?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张敬伟

23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1个谈判参加国就不含美国的新协定全面达成共识,决定3月8日在南美国家智利举行签署仪式。另据报道,11国的首席谈判代表在日本确认冻结原协定的22项,这也意味着11国完成了新协定的谈判。

从去年11月11日在越南岘港11国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CPTPP)框架协议,到决定今年3月8日举行签署仪式,11国的谈判效率超出意外。一方面,这是因为美国的倒逼—美国越是离场,其他11国越要表现出没有美国也要将TPP进行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主要是原TPP谈判已经完成,在美国离场后,删除一部分内容做减法即可,无需进行新的核心内容的谈判。就像一部电视剧,虽然主角负气出走,但是其他演员还是能够顶上将戏演完的。

当然,这戏是否叫好、叫座就另当别论了。

以下进入成员国国内批准程序,如果11国中超过6国通过国内程序60天后,CPTPP就可以生效了。按照现在的进度,CPTPP预计2019年就能生效。

虽然各成员国在国内走程序时还会遇到不少挫折,但可预料的是,CPTPP不会在重蹈TPP的覆辙。之前存在异议的加拿大,现在也对CPTPP充满乐观预期。该国总理认为各方达成共识的意义在于“(促进)贸易将让中产阶级劳动者强大起来”。

CPTPP看似缩水,但是TPP协议内容的95%留存了下来,因而CPTPP依然是水平最高的全球自贸协定。虽然逆全球化的美国失去了主导亚太贸易规则的权利,但是全球第三大经济强国日本依然牢牢地掌控了亚太自贸规则的制定权。而且,相比奥巴马时代专门针对中国的设计初衷,日本对华贸易的竞争意识更强,应对中国在亚太和全球贸易影响力的针对性更为精准。

日本对CPTPP的热衷,具有十足的象征意义和实质内涵。就前者而言,中国主张的全球经济治理和互联互通战略,日本完全排斥。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到“一带一路”建设,日本不仅排斥,而且一直在质疑。当然,是否加入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建设,也成为安倍政府的焦虑,从安倍首相到内阁成员,也不时发出相互矛盾的声音。并且,日本还曾在东南亚推出了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以便和亚投行进行竞争,并在全球范围内和中国展开高铁项目的争夺战。但相比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建设支撑的战略性布局,日本对华的产能项目之争,呈现出碎片化、策略性的特点。

就后者而言,亚投行两年内在12个成员国投资了24个项目贷出42亿美元,撬动200多亿美元的公私部门资金;亚投行开业时有57个成员,经过年内四次扩容,成员现在为84个。最近的一次扩容是在12月19日,成员从亚洲扩展到全世界。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新经济周期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方案,被誉为“让世界美美与共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发挥的作用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释放的全球意义,促使日本要组建日本主导的全球贸易圈。CPTPP使日本巧妙地接下了美国丢下的烂摊子,让群龙无首的TPP,看到了新希望,日本也成为这个缩水版的亚太自贸圈的新首领。这一结果有助于提振日本的贸易影响力和区域软实力。

更要者,CPTPP一旦生效,日本对东盟发起、中国主导包括日本等16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也就失去了兴趣。此外,日本对中国倡议的涵盖整个亚太区域亚太自贸(FTAAP)也不会太热情。在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多边贸易机制无感的现实下,这样日本就能够主导亚太区域的经贸主导权。

当大西洋两岸的美欧自贸和投资协定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周边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要翻倒重来,美国主动放弃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贸易主导者角色。去年7月份,日欧宣布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谈判达成了框架协议。

如果说CPTPP给日本提供了主导亚太经贸规则制定权的机会,日欧EPA则意味着日欧作为发达经济体要继续掌握全球贸易主导权。

在新经济周期,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除了美国在实施"美国优先"的逆全球化政策,中欧日三大经济体都在追求新的全球化。很显然,日本对标中国的竞争意识最强,意欲借力亚太国家和欧洲盟友,对抗中国的影响力。

除了和中国博弈,日本或存更大的抱负,即在新经济周期抢夺全球经贸规则的主导权。


作者简介:张敬伟,亚太智库研究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