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4日,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表示,欧盟方面将无限期延长解决伊核协议相关争端的期限,已同意不对此设置最后期限,从而避免将该问题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
1月14日,英、法、德三国(E3)宣布将触发伊核问题最终协议中的争端解决机制。根据这一机制,如果在30天内,伊朗同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无法在伊朗是否有权暂停履行核协议这一问题上协商一致,那么E3可以选择停止履行协议或是将争议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而一旦提交安理会,根据协议规定,安理会需在30天内投票决定是否放松对伊朗制裁,若安理会没有通过决议,此前的所有制裁将被重新实施。
而博雷利4日的这番表态显示,目前欧洲并不打算将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但是同时也不会放弃在争端解决机制下同伊朗继续进行磋商,以挽救摇摇欲坠的伊核协议。这也再度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夹在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欧洲能够真正挽救协议的方法并不多。
伊核协议被欧盟视为其最重要的外交成果之一,欧洲必然不愿意看到协议最终以破产告终。但现在的问题是,当前伊核协议面临的危机乃至伊朗问题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如果不是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不断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美伊两国在伊核问题谈判期间建立起的脆弱互信不会迅速破裂,伊朗也不会在美国一次次施压的过程中逐步暂停履行协议相关条款。从政治层面而言,欧盟只能作为美伊之间的桥梁,并不能直接替两国做出决定。在1月美国暗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之后,美伊两国已陷入高度对立,互相妥协难度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也清楚如果在30天磋商期内无法取得成果,一旦将争端提交至安理会,美国极有可能动用否决权否决一切放松对伊制裁的决议。这将自动触发对伊制裁的重启,而伊朗也极可能采取包括重启核计划在内的一切措施进行反制。一旦伊朗拥核,势必在中东引发连锁反应,引发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届时,欧洲不仅将在未来面对一个拥有核武器的近邻,在中东局势恶化的背景下,欧洲当前面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危机将可能进一步恶化。这种结局绝不是欧洲国家所乐见的。
与此同时,欧洲与伊朗的经贸合作,也面临来自美国制裁的威胁。除了美国的极限施压之外,伊朗逐步暂停乃至全面停止履行伊核协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欧盟方面迟迟未能满足伊朗在经贸领域、特别是油气出口方面的要求。自2018年美国恢复制裁开始,伊朗就一直呼吁欧盟能够采取措施保护伊欧之间的贸易与投资,但令伊朗方面十分不满的是,E3不仅对伊朗石油零进口,欧盟为保障与伊朗正常贸易往来而设立的INSTEX系统也形同虚设。美国针对伊朗原油、航运、金属和金融等部门实施严厉制裁的情况下,伊朗的原油出口从250万-300万桶/日暴跌至60万桶/日,给伊朗经济造成了极大压力。可以说,这种局面也让伊朗感到欧洲国家经常“口惠而实不至”。
而欧洲国家这种“口惠而实不至”背后,也确有苦衷。在E3宣布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后,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就爆出,美国以对汽车业等加征巨额关税为要挟,迫使E3宣布启动这一机制。在欧盟与美国在经贸领域争议不断的背景下,美国这一威胁让经济本就疲弱的英法德等国承受着巨大压力,不得不配合美国采取行动。
欧盟宣布启动争端解决机制本就是一把“双刃剑”。欧盟想以此迫使伊朗重回谈判桌,但也有可能让局势进一步滑向失控。欧洲也清楚,只要美伊之间关系不回到2015年的水平,伊核协议走向崩溃的可能性就始终存在。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宣布无限期延长争端解决机制的期限,对夹在美伊之间左右为难的欧盟来说,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