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80后“村书记帮民众摆脱“一亩三分地” 走上致富路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李彦清在村委会工作。 苏勤 摄

中新网乌兰察布11月18日电 题:内蒙古“80后“村书记帮民众摆脱“一亩三分地”走上致富路

作者王鸣远

“以前村民生活主要靠种地的收入,辛苦一年,很难攒下钱。现在村里发展了肉牛养殖项目,村民有了其他收入。”提起村里的养殖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大马库联村党支部书记李彦清介绍说。

察右中旗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大马库联村是察右中旗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农村。大马库联村人均土地面积少,遇到降雨少的年份,粮食收入低,农民生活大都不富裕。

图为村民养的西门塔尔肉牛。 苏勤 摄

大学毕业后,李彦清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到大城市打拼。“我在北京工作了6年,独自在外地生活非常想家,一直希望回老家工作,但是苦于没有好的发展项目。”李彦清说道。

2013年,在一次回乡探亲时,李彦清听老乡们讲起农村的惠民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强烈地吸引着她,她决定回乡创业。回乡后的李彦清成立了察右中旗清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肉牛养殖基地。

李彦清的养殖事业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批牛养了两年半才卖出去,不仅没挣钱,还赔了很多。”总结失败的经验,李彦清发现,大马库联村的饲养条件较差,导致公牛育肥周期变长,利润空间被压缩。于是她转为养殖基础母牛,依靠繁殖获得收益。

2015年大马库联村支委换届,李彦清被推选为大马库联村党支部书记,具有了一定养殖经验且获得了养殖红利的李彦清开始带领全村百姓养殖肉牛。

“我跟老百姓分享我自己的养殖经验,教他们选什么样的牛,还为他们争取农业发展奖补资金。”最初村民们并不看好肉牛养殖这个项目,李彦清亲自上门为农户们分析发展潜力。

“购买一头基础母牛,政府给补贴5000元,几个月后还可以再生一头小牛。”李彦清为村民们算起了养殖账。在她看来,老百姓要摆脱“一亩三分地”的束缚,致富的渠道有很多。

虽然自然条件有限,但是充足的饲草料和便利的交通成就了大马库联村的肉牛养殖业。“现在,几乎每户都会养几头西门塔尔肉牛。我们这交通便利,牛养大了,很方便就能卖出去。”李彦清介绍说。

在了解到买牛的价格比较高、农民们自筹资金困难的情况后,李彦清又开始帮助村民们联系贷款。“根据政策要求贫困户每家可贷5万元贴息贷款,利息由当地政府来支付,根据当地农民买牛成本较高的实际情况,又为每家贫困户多贷款5万元。”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察右中旗支行工作人员马强告诉记者。

“我们村常住户有127户,共290人,原有48户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今年初步测算,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9800元以上。”提及村民们逐年增加的收入,李彦清欣慰地说道。

“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设集体养殖圈舍,帮助农民们扩大养殖规模,让农民有更多收益。”李彦清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