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印大同”難 中國對莫迪走近安倍很警覺

彭博新聞社

text

印度總理莫迪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資料圖片)

印度總理莫迪9日在新德裏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外交部長王毅。在會面中,王毅表示,中印關係已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面臨重要發展機遇。對此,彭博社專欄作家威廉·佩賽克(WilliamPesek)撰文表示,中國和印度天造地設,經濟互補性極強,合作是大勢所趨,會對兩國人民乃至世界經濟都帶來巨大的好處。文章由中評社編譯如下:

十年前,印度經濟學家、政治家拉梅什(JairamRamesh)提出了“中印大同(Chindia)的概念,頓時抓住了專家和投資者們的心。

這個想法主張中國和印度通力合作,同時也相互競爭。這一想法十分誘人,但也轉瞬即逝。各路專家都在期待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印度總理辛格提出的徹底的國內改革以及地區合作——但均未能成真。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把重點放在了國內,着力解決國內問題。

現在中印兩國領導人均已完成交接,擔子落在了習近平和莫迪的肩上,這兩位都宣稱是改革家,“中印大同的想法能否最終成帶來雙邊互惠、共同繁榮呢?前路的艱險雖多,這一想法也絕對值得一試。

而距尼赫魯提及這一夢想至今還不到70年。當初他預言,會有一個獨立的印度和一個獨立的中國加入美國和蘇聯的行列,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似乎單憑國家的規模就足夠確保兩國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不過現在,對於中印兩國來說,必須把精力放在兩國的共同利益和經濟聯係上,而兩國的優勢和劣勢正是由此決定的。

當然, 將這些共同價值觀梳理清楚是比較困難的。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親密關係讓印度反感,而莫迪和日本軍國主義首相安倍晉三的“情誼也讓中國十分警覺。 在莫迪的競選活動中,他承諾會在“保衛印中邊界問題上更加強硬,近幾年兩國的軍隊在邊界地區也多有衝突。如果美國總統奧巴馬想通過分化中印兩國來保持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那他的“亞太再平衡也是會讓中印合作破裂的隱患。

對於兩國領導人來說,“中印大同的巨大潛力已經足以令他們將建立互信作為工作的重點了。而這一進程也已經開始,上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就會見了印度新任外長蘇詩瑪·斯瓦拉(SushmaSwaraj)。目前的議題之一是如何發揮兩國巨大的貿易潛力。中印兩國GDP綜合超過10萬億,相較之下,兩國去年4月到12月495億的貿易額只不過是毛毛雨而已。

莫迪應當立即行動。毫無疑問,印度在經濟發展模式上要落後於中國。尤其是當年提出這一設想的拉梅什已經不再關心宏觀的經濟聯合,而是廁所了。在莫迪勝選之前,拉梅什擔任貧困地區發展部長,任職期間,他發現印度12億人口中有一半的人仍在戶外方便,這讓他十分震驚。他甚至懇求印度女人不要嫁入沒有廁所的家庭,而莫迪也提出要在每個家庭都安裝廁所。與此同時,在印度政府忙着挖下水道的時候,北京已經和俄羅斯簽訂了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協定,蓋起了新的摩天大樓。

但設想一下,中國的沿海城市可能已經蓬勃發展,但工業化程度較低的內陸城市必然需要一些經濟上的刺激。兩國可以共同合作,建立經濟特區,共同雇傭兩國的工人。同時減少繁文縟節,印度此刻最需要的是新的道路、港口、橋梁和電網,這樣才能增強全球競爭力。而中國的強大財力可以出資幫助印度經濟騰飛,而印度本地的公司則出力負責建造。

這並非利他主義,而是互補互助。印度想提高制造業在GDP中的比例(印度的這一比例遠低於泰國和韓國,更別提中國了),而中國則想進入更為高級的市場。中國正漸漸擺脫低端制造業(而這正是印度夢寐以求的),走向一個更為企業化的經濟模式(印度已具備這種模式)。和印度分享經驗和策略,對中國絕對是有利無害。

我們總是喜歡比較中印兩國的不同點。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極強的發展能力將其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遠遠地甩在後面。

但中印兩國也共同面對着很多挑戰:貧富差距不斷增長、腐敗問題、經濟增長放緩、污染問題、能源短缺和其他一些商品問題。同時,兩國的國債規模也讓其他國家十分擔憂。男女數量不平衡,宗教問題,以及對西方政府和“華盛頓權威的不信任。國內的官僚主義問題也十分嚴重。

同時也要注意,習近平和莫迪不能被合作帶來的好處衝昏頭腦。如果中印合作傳達出對西方的輕蔑,這一合作很可能會飲恨而終。 對於印度來說,無論是安全方面還是財政方面考慮,與華盛頓為敵都是極其不智的。但習近平與莫迪可以讓經濟上的“中印大同成為事實。此舉不光會使兩國25億的人民獲益,同時也會惠及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