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導,中國外交部27日確認,日本外相岸田文雄4月29日至5月1日訪問中國,屆時王毅外長將與岸田外相舉行會談。
對於岸田訪華,日本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屢次放風,“三約”中國。幾天前,岸田就日本對外政策發表講話,針對改善中日關係說了些漂亮話,同時表示將訪華。
對於日方最新動向,中方用一個詞來回應:希望日方能就推動中日關係“言行一致”。
日本為何今年以來頻頻“約”中國,日方示好背後的誠意究竟有幾分,新華國際客戶端為您解讀。
“三約”中國
對於此次訪華計畫,日本共同社援引岸田25日演講時的話說,“希望為構建與新時代相符的日中關係轉動齒輪”。
日本媒體披露,日方今年以來就岸田文雄訪華一事與中方已經做出了多次溝通。
岸田今年1月19日在一次外交政策演講中就曾提出,願意春季前後訪華。但隨後日媒稱,因“中方告知尚無安排日本外交官訪華的打算”,岸田取消了訪華計畫。
日本方面第二次借媒體“放風”是在2月下旬。當時有日本官員向媒體披露,岸田想開春來中國訪問,但中方回應“完善環境需要時間”。
2015年3月21日,在韓國首爾,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一)在首爾出席第七次中日韓外長會之前會見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左一)。 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而在中方確認岸田本周訪華前,日媒早早就放出了消息。岸田也在4月25日的演講中提到了訪華的計畫。
就岸田本次訪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7日表示,保持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有重要意義。
但她同時強調,當前中日關係出現改善勢頭,同時也面臨不少挑戰,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為推動兩國關係持續改善發展作出“切實”努力。
為何著急
至於為何岸田今年以來如次著急訪華,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著眼於發展中日經貿關係,二是應對國內外不滿聲音。
經貿合作一直是中日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華貿易也在日本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2011年,中日兩國貿易總額達到3449億美元,分別占當年兩國對外貿易總額的約20%。2012年以後,中日之間的貿易額因受到國際經濟環境和政治關係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出現大幅下降。儘管如此,近年來中國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
在25日的講話中,岸田文雄提出,日本將於5月底舉行G7峰會,而今年的G20峰會將在中國舉行,希望中日兩國能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進一步加強經貿領域合作。
4月10日,(從中左至右順時針)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裏尼、加拿大外長迪翁、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美國國務卿克裏、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德國外交部政治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米夏埃利斯、義大利外長真蒂洛尼、法國外長艾羅在日本廣島王子酒店出席七國集團(G7)外長會。新華社發
日本共同社報導稱,岸田期待通過此訪能與中國建立起日中兩國部長級經濟合作對話。
另一方面,近年來日本安倍政府在向右轉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國內外均遭遇了不小的壓力。
3月底,有“戰爭立法”之名的安保法正式生效,成為日本自衛隊在全球範圍展開行動的依據。對此,日本各地舉行了反安保法集會遊行,反右傾的民意在日本日益高漲。
3月19日,上千名日本民眾在東京日比穀公園舉行集會和遊行,反對安倍內閣本月底即將實施的安保法案。 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目前安倍政府作出積極外交姿態,也是為了營造有利於日本的國內和國際輿論氛圍,安穩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
“聽其言 觀其行”
岸田文雄在25日的講話中雖然對改善中日關係作出了一些積極表態,但其中也混雜著一些“不和諧音符”。
據日媒報導,岸田聲稱,中國在南海地區所採取的“單方面行動”引起了日本及其他亞太國家的不滿。《日本時報》稱,南海問題“將會成為岸田與中國官員會談的重中之重”。
日本作為南海域外國家,近年來卻在不斷炒作南海問題。日前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外長會,在日本的推動下還發表了一份涉南海特別檔。
此外,日本一邊把“南海軍事化”的帽子扣給中國,一邊別有用心地與菲律賓等國家推動地區“軍事化”。
本月初,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親潮號”造訪菲律賓蘇比克港,這是日本潛艇15年來首次停靠菲律賓港口。本月中旬,日本還首次以“演習觀察員”身份參加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
這是4月3日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拍攝的到訪的日本潛艇“親潮”號。 新華社/法新
就在岸田發表演講一天後,日本“伊勢”號護衛艦26日載著300名船員和4架直升機來到菲律賓蘇比克灣,並預計停留4天。
與此同時,日本也正在與越南拉近關係。近年來,安倍政府主動加強日越軍事合作,包括軍艦訪問、提供二手巡邏船等。本月1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兩艘護衛艦抵達越南金蘭港,開始對越南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
對於日方的言行,中方已做出回應:“希望日方能夠言行一致,為推動兩國關係改善發展作出切實努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6日說,我們遺憾地看到,“日方仍在一些問題上對中方說三道四”,尤其在南海問題上,作為域外國家,日方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停止對中國指手畫腳,更不要總是跟在某些國家後面做不利於維護地區穩定的事情。(記者朱瑞卿,編輯王豐豐、耿學鵬,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