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6日電題:人民幣漸成絲路經濟帶“流通”貨幣
新華社記者劉愷、李曉玲、曹陽
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的一個兌換窗口前,哈薩克斯坦商人努爾蘭別克·伊斯卡科夫塞進去一沓哈薩克斯坦堅戈,很快換回來一沓人民幣。“拿著這些錢,我可以很方便到伊寧和烏魯木齊採購日用品了。”
伊斯卡科夫享受到的是新近開辦的堅戈現鈔收兌業務。鋻於外國客商對人民幣需求的不斷上升,新疆金融機構在人民幣創新業務上花了不少心思,央行等貨幣主管部門也提供了不少政策上的傾斜,以期推進區域貨幣結算,特別是促進人民幣在中亞、西亞國家的流通結算。
2200多年前,絲綢之路鑿通以後,商賈雲集,貿易興盛,各國貨幣在此交匯。至唐朝時,“開元通寶”受到中外商賈的追捧。現如今,在新絲綢之路上,人民幣作為區域性流通貨幣的地位日益凸顯,越來越受到各國企業和投資者的青睞。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主任吳宏偉認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五通”建設中,貨幣流通起到“輸血”的關鍵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人民幣理應在絲路經濟帶建設和區域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俄在推動貨幣流通方面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人民幣和盧布推行本幣結算迄今已有十幾年時間,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規模也逐漸擴大。2010年12月,人民幣在俄羅斯掛牌上市,俄羅斯成為首個在中國境外實現人民幣直接掛牌交易的國家。三年來,俄羅斯市場對人民幣需求不斷上漲。
中俄推動貨幣流通方面的好做法,在中國與中亞、西亞合作中也日益受到重視和應用。近幾年來,中國陸續與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等國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推動貿易本幣結算。數據顯示,僅2012年,中國與中亞國家人民幣結算總量為18.6億元,並呈現不斷上漲態勢。
作為絲綢之路上連接歐亞的橋頭堡,新疆在貨幣流通及金融合作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009年,新疆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准開展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的省份;2012年6月,國內首筆人民幣兌哈薩克斯坦堅戈交易的國際貿易結算在新疆實現;2013年1月,國家開發銀行新疆分行向哈薩克斯坦企業發放人民幣貸款3.5億元,實現中國對中亞人民幣輸出的重大突破。
位於中國與中亞合作最前沿的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積極實踐人民幣金融創新。2013年8月,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成為全國首個“境內關外”離岸人民幣創新金融業務試點區,享受比深圳前海、上海自貿區還優惠的特殊離岸人民幣政策。在該合作中心內,人民幣可與周邊國家貨幣自由兌換、掛牌交易,開展人民幣融資業務。
與霍爾果斯特區一樣,喀什經濟開發區也在積極打造金融貿易區。喀什市委書記陳旭光告訴記者,根據細則,將有6項20條金融服務創新在喀什經濟開發區先行先試,該區將不斷推進政策體制機制創新,打造金融“特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金融辦副主任王全新說,新疆與中亞地區毗鄰的地緣優勢和人文優勢,使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正穩健推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新疆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試,以此助推新疆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和核心區。”王全新說。
專家建議,為推動人民幣真正成為絲綢之路上的流通貨幣,未來應拓展中方境外人民幣貸款業務,增加中國金融機構在中亞、西亞等地區的分支,拓展境外人民幣結算代理行網絡。在多邊層面,建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合作基金,也將助推人民幣“暢銷”絲路經濟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