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債違約風險頻發 兌付危機集中爆發

text

自2012年6月問世,到目前已經運行了26個月的私募債,正迎來第一波兌付高峰期。行業向下現金斷,擔保超載難自保,今年以來,已經有“12華特斯“13中森債“12金泰債“12津天聯四單私募債出現不同程度的兌付危機。

中國在2012年6月份啟動非公開發行垃圾債市場,給小企業在影子銀行網路之外開闢新的融資管道。與公開發行證券不同,私募債發行人在私募債市場直接向機構投資者發債。上海和深圳證交所此前表示,參與這個試點專案的小企業無需達到淨資產或者盈利規定。

據南華早報引述彭博數據顯示,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股本負債率200%的中國企業數量大幅成長,顯示未來或有更多違約。自2007年以來,股本負債率超過200%的非金融類上市企業數量成長了68%。

同時,對債務違約可能擴散的擔心已經升高,因為數據顯示政府的刺激政策未能帶動製造業之外的發展。中國服務業7月份陷入停滯,一個民間指數降至創紀錄低點。CMA的數據顯示,中國信貸違約互換成本本季度升高3個基點,達到80個基點。

據金融時報消息,分析認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那波發行的私募債大多沒有有效的抵押物。一般的做法是,擔保公司擔保後,發行主體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承擔連帶責任擔保。然而因私募債發行主體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大多數為自然人,期間的不確定性很高。“現在回過頭看,首波發行的私募債中,很多的做法其實是非常激進的。當時宣傳第一波是最安全的,但現在判斷恰恰是這部分產品未來發生違約的情況最大。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認為,近期媒體目光再次聚焦到信用違約事件上,整體對市場情緒影響偏負面,但信用基本面整體並未發生變化,負面影響仍然可控。不必對目前媒體密集報導信用事件過份擔憂,“並不是信用基本面變得更壞了,只是壞的信用基本面被披露了而已,債券市場發展到目前的廣度和深度,出現違約事件當屬正常。

首先,近期事件的一個共同點是,影響投資者範圍有限,傳染鏈條相對更短。短融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投資者限於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而中小企業私募債更是嚴格限定投資者範圍和門檻,投資這些債券的投資者都具有相當的風險承受能力。且這些債券此前均幾乎沒有交易,違約的影響程度和涉及面其實遠不及此前交易活躍的公募公司債違約。

其次,大多並非源於經營財務狀況惡化,而是源於突發的治理風險。近期事件的另一個共同特點是大多並非源於經營財務狀況的惡化而導致償債風險,而是治理結構方面的因素占主導。

第三,中小企業私募債發展到600億元的規模,局部違約屬於再正常不過。“私募債發行人資質整體較弱,違約率高是一貫的不爭事實,現階段暴露風險並不代表資質的邊際弱化。簡單比較,目前商業銀行體系的貸款不良率也有1%左右,而且這其中還有大量的優質貸款稀釋分母,銀行還可以通過借新還舊延緩不良的形成,因此相對而言,中小企業私募債違約率遠高於1%都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徐寒飛分析稱。

2014年中國企業債違約事件一覽:

2014年3月4日,*ST超日發佈公告稱,該公司無法按期全額支付“11超日債的當期利息,由此打破國內債券市場剛性兌付的神話,引發債市,股市震動。

3月12日,中小企業私募債“12華特斯因發行人浙江華特斯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破產重組遭遇兌付危機。“12華特斯2015年1月到期,規模為6000萬,由東莞證券承銷。

3月28日,由徐州中森通浩新型板材有限公司在2013年發行的私募債——“13中森債出現了利息違約,當期債券規模為1.8億元,收益率為10%。

7月16日,江蘇恒順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由擔保公司代為償還債券本息。同一天,華通路橋集團發佈公告稱,由於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王國瑞被查,無法主持工作,將於7月23日到期的債券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7月21日晚,中債登發佈公告,鑒於“12金泰01和“12金泰02兩只私募債資訊披露不透明,且發行人的財務及評級等資訊均無法從公開管道獲取,已經無法掌握該事件的最新進展,故暫停對兩只債券的估值。

7月28日,搖擺在違約邊緣的“12津天聯,在當地相關部門協調下支付了利息,但對於已經決定執行回售權的投資者來說,本金償付依然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