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渲染疑華情緒當思後果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新華國際時評)美渲染疑華情緒當思後果

新華社記者金旼旼

中美關係近期遭遇一些“逆風”:僅5月中旬以來,美國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救濟行動就達6起;頻繁炒作所謂“網絡盜竊商業機密”,並起訴5名中國軍官;在人民幣小幅貶值情況下老調重彈,再次敲打中國匯率政策。近日,美國防長哈格爾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公開就南海問題無端指責中國……

一系列情況表明,華盛頓有部分人士在有意無意地渲染疑華情緒,在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繫上唱反調。這種做法,眼光顯然是淺短的,既不利於中美增進戰略互信和軍事互信,不利於中美經貿人文合作的開展,也不利於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繁榮。

“棱鏡門”事件後,美國維護網絡和信息安全的信譽在全世界幾近破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本應自我反思,調整政策以重建信譽,但美國不僅不道歉,反而想借炒作疑華情緒轉移國際視線,甚至於企圖以此為自己網絡竊聽正名。

美國在網絡安全領域這種不公正不厚道的做法,使其國際形象進一步受損。在世界各地,人們對事關信息安全的美國電子產品不信任感都在增加,中國也難例外。日前,中國政府禁止採購微軟win8操作系統;彭博社報道說中國正在評估IBM服務器的安全性,並將逐步擴大國產服務器在國內銀行的應用。

總體來看,華府部分人士之所以渲染疑華情緒,很大程度上是“私心作祟”。在戰術層面,他們主要出於美國國內政經因素考量,包括11月的國會中期選舉和部分產業復蘇乏力,迫切想找到外部替罪羊。從戰略層面,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美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美國對自己高科技和新興產業“護犢情深”,試圖通過高舉網絡安全和知識產權大棒為本國產業保駕護航。

基於“一己之私”的訴求把矛頭轉向某個國家,類似情景歷史上亦曾出現。例如,在日本電子產業高速發展的上世紀80年代,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通過“釣魚執法”,誘捕日立製作所和三菱電機的數名員工,控告其盜取IBM技術情報,並借此猛烈抨擊日本盜取美國商業機密。這起轟動一時的IBM商業間諜案,直接導致日本計算機產業和美國分庭抗禮的目標落空。

考慮本國利益無可厚非,但“私心”過重卻易犯下偏狹和短視的錯誤,最終牽連自身受損。在可預見的未來,共同做大蛋糕,仍然是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根本利益所在。

考量中美關係,必須有大視野、大手筆,摒棄短視,看向長遠;著重合作,妥處分歧。一方面,中美關係意味著真金白銀,意味著從中美兩國到世界各地的民眾享受到生活實惠。另一方面,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又遠不止於給兩國和世界帶來真金白銀。值此亞太局勢波瀾起伏的時刻,如果美國聽任甚至縱容疑華情緒發酵,將促使地區個別國家繼續挑事生事,繼續損害地區穩定與繁榮,最終還會搬起石頭砸傷自己的腳,甚至把所謂亞太再平衡變成失控失衡。一言以蔽之,美國如繼續渲染疑華情緒,對中美、對亞太乃至整個世界都可能將是難以承受之重。

有分析說,美國近期對華“發難”,可能是想打短期牌,意欲在一年一度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開始前先發制人,主導對話基調和議題。這就更加不明智。諸多事實早已證明,玩弄渲染疑華情緒的任何手段,都是與增進戰略互信南轅北轍的做法,絕不可能從中方討到半點好處。

解鈴還需繫鈴人。當前,美國尤需立即停止渲染疑華情緒,以實實在在的行動,顯示與中國增進戰略互信、共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誠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