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陳列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營的職員與工作員人合影,前排左三為陳斐然、左四為魏特琳、左五為程瑞芳;右圖:程瑞芳所著《程瑞芳日記》刊印件。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導讀】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成功?是否是“遲到的共識”?中方今後在推動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方面還有何打算?申遺最早發起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講述7年申遺歷程,為你一一道來。
記者:如何看申遺的結果?
朱成山:
這是和平的勝利。我們提出申遺,就是為了警醒世界不能再讓類似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暴行重演。申遺成功表明,我們的認識也是人類的共識。
我們曾經用各種方式對這段78年前的慘痛歷史予以記錄和紀念。去年2月,我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國之名悼念大屠殺死難者,是國內對這段歷史認知的更大提升。如今,相關檔案成功申遺,表明世界範圍內人們對這段歷史認知取得共識。雖然這個承認來得晚了一點,但畢竟實現了。這對於30萬南京大屠殺亡靈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來說,都是最好的慰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背景下,對這段人類浩劫的重新審視,反映了中國和世界對戰爭最深刻的反思,對和
檔案是真實的歷史記載,是留存下來的真實形成的歷史資料。南京大屠殺檔案成為世界記憶遺產,也說明我們對此的認知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段歷史通過成為世界記憶遺產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公佈、公開,對傳承歷史、反對謬論、傳播真相都有重要意義。
記者:78年後才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有人說這是遲到的共識,您怎麼看?
朱成山:
從三個方面來看這一認可確實遲到了,一是南京大屠殺發生已經78年了;二是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三是二戰史上公認有三大慘案:南京大屠殺、奧斯維辛集中營、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兩者早在1979年和1996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自23年前擔任紀念館館長以來,推動南京大屠殺相關歷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一直是我的夙願。我從不太瞭解南京大屠殺歷史,到後來越研究越覺得這段苦難的記憶不僅僅屬於南京、屬於中華民族,而是需要全人類普遍警惕、傳承的歷史記憶。
遺憾的是,與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在戰後即得到保護相比,南京大屠殺相關遺跡的保存還顯得不足。直到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卡門女士到館參觀後鄭重建議,將南京大屠殺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我頓時打開了視野,找到了方向。
我們對南京大屠殺檔案的保護與發掘是十分充分的,這些檔案既有外籍證人證言,加害方日本的文物史料,也有受害者證言、國際法庭判決等,歷史線索清晰、紀錄真實可信,檔案資料互補互證,構成了完整的證據鏈。
記者:作為申遺最早發起人,請您介紹七年申遺的歷程。
朱成山:
2009年1月,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我撰寫議案,並聯合其他9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於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議案獲得通過,也成為了當年南京市人大的十大重點議案。申遺由此提上議事日程。之後,我們與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聯合,於2009年4月正式啟動申報。當時的名稱叫“南京大屠殺史專題檔案”,共5組檔案。2010年2月,該組檔案成功入選了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國家檔案局高度重視,並聯合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7家單位,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取出11組檔案進行申報。
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陳列的《戰犯谷壽夫判決書正本》複製件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石美瑜等五位法官判決谷壽夫死刑的底稿。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2014年3月,國家檔案局以世界記憶工程中國國家委員會的名義,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秘書處遞交了《南京大屠殺檔案》提名表。
記者:我們發現今年提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的專案中有多個涉及二戰題材,對此您怎麼看?
朱成山:
今年是紀念二戰和抗戰勝利的重要年份。儘管已經過去了70年,但戰爭給人類留下的教訓極其深刻、不容淡忘。當今世界並不太平,無時不在提醒國人乃至世界人民,戰爭的陰影並未完全消除,必須通過汲取歷史教訓,弘揚和繼承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堅定反對戰爭、反對法西斯、反對暴力、反對恐怖主義的立場,這樣才能贏得人類和平發展的生存環境。我想這就是為何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申報二戰題材作為世遺項目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記者:申遺成功後,我們在推動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還有何打算?
朱成山:
申遺成功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也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首先,多年來,一小撮日本右翼勢力,總是以各種方式否認歷史罪行,成為世界記憶遺產意味著世界對南京大屠殺歷史已經達成共識。
其次,我們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還將不斷深入下去。應該說,在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及國內其他一些高校學者的推動下,我們在對這段歷史的宏觀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成績。下一步,我們將遵循國際史學界的通行做法,加強對微觀層面的研究。初步計畫從受害者、加害者、外籍證人三個方面細化。從受害者方面,我們準備遴選並調查300戶家庭的受害史,即從家庭成員組成、每位成員受害經歷、對家庭造成的損失等多個方面,將戰爭創傷更加具象化。
紀念館今天已組織相關學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進行座談。我們計畫在雕塑廣場上豎一塊世界記憶遺產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