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造牛市 还差得远

APD自贸区观察

text

[亚太日报 李哲]从1990年交易至今,A股已茁壮成长了24年,而沪港通开通,代表了A股实质性迈入全球化投资的新时代。沪港通短期无疑对A股或有提振作用,但更为关键的是,在两地互通交易的同时,制度性的改革必须要与时俱进。

截至11月17日11:30分,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还剩23.79亿,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还剩94.47亿。从资料上来看,全球投资者对A股的兴趣远远超过A股投资者对港股的兴趣。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从世界经济来看,目前中国经济依然是领头羊,而A股近几年的低迷,一些股票存在明显估值过低;另一方面,A股中存在著一些稀缺资源类的股票,对国外投资者而言这是所谓“中国特色。

即便是仅有100多亿的“外资支持,但信心的提振作用非常明显,截止11月17日上午收盘,A股收盘於2495.8点,半天时间上涨0.69%。外来和尚好念经,这句中国的俗语倒也很适用于今天的A股。

不止沪港通交易日当天的表现,从沪港通确定以来,A股上涨的重要动力就在於此。在今年实体经济、宏观经济越来越差之际,A股整体的表现可谓光彩亮丽。

短期来看,国外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必然对A股有提振效应,但中长期来看,A股的上涨动力则必须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好转以及制度性规则的进一步改革,两者缺一不可。

**

实体经济与股市**

从全球来看,股票市场的上涨,最大的动力都是来自於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盈利状况向好,股市才有机会迎来发展,即便短期银行股、券商股以及科技股可能很受青睞,但真正影响股市还是实体经济,因為实体经济的权重最大。

另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资本市场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若实体经济不改善,资本市场也很难起色,这也就是A股近些年起不来的关键因素,即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存有担忧。

为什么中国经济如此高增长投资者还担忧?主要原因也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近些年靠投资驱动式的刺激政策,钱最终流向了房地产以及大投资大项目领域,佔据市场主力的中小企业嗷嗷待哺;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无论是钢铁、水泥还是其他中低端加工业,甚至包括前两年资金涌入的房地产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在自我消化不了以及出口难以解决之际,产能过剩一直困扰中国经济。

所以,总有人认為,中国GDP增长如此迅速,A股近些年不增反降,存在明显低估。但中国GDP连续多年的高增速带来的后遗症也越来越明显。

因而,在实体经济这两年陷入困境之际,A股低迷就不难理解。沪港通可能為A股带来短期炒作空间,但从价值投资理念来看,公司盈利不改善,股票飘红终是昙花一现,如同2007年A股直冲6000点,而08、09年甚至后续几年市场资金也非常充裕,但A股终究还是回落了。

具体到实体经济,10月份汇丰服务业PMI指数为52.9,低于9月的53.5,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创2014年8月以来的新低。同时,汇丰10月份制造业PMI终值也才50.4,表明制造业依然还处于疲弱状态,而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份公布的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比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整体上,从目前宏观经济走势分析,绝大多数已经承认中国经济下滑不是短期现象,而是结构性难题。

结构性难题是根,沪港通是表,根子问题若不解决,沪港通也很难为A股带来牛市。

制度性规则的重要性

另外,光有经济支撑还不行,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制度性规则。2001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中国股市赌场论,即有些人可以作弊和操纵。时至今日,他仍然认為,这些年中国股市有所进步,但根本的好转还没有出现。

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曾直言:“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可以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了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重视。

近些年,无论是证监会还是交易所,都不断加强对内幕交易以及造假等方面的惩治力度,但违规现象并没有就此减少。从香港和国外经验来看,除了监管机构之外,更多地要靠市场来监管。

如何依靠市场来监管?即通过专业律师、专业机构以及专业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依託於成熟有效的做空机制,除了“揭底还能赚取利益,这种奖励投资者揭发坏公司的行為,无疑对监管机构能起到了非常好的监管补充作用。

而这种成熟有效的公众监管措施,目前A股仍缺失很大,甚至由于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一度对这类公众监督的打击非常之大,比如“天地侠影事件。

除此之外,还包括上市制度等,为什么最优秀的企业都去美国、香港上市?监管层制定的“明文增速是否合理?这些还都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因此,沪港通若能在A股制度建设领域让A股的“游戏规则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这不失为一个大的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股的改革任重道远,沪港通还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大的交易管道,其背后的制度改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