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达芙妮深陷困境,险些被疫情彻底压垮。
3月25日,达芙妮国际发布年度业绩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益总额为3.639亿港元,较上年下滑83%;毛利为1.332亿港元,下滑82.94%,毛利率保持在36.6%上下。
根据财报数据,达芙妮在2020年净关闭183个销售点,门店数量从年初425家减少到242家。此外,达芙妮分别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分别出售一家子公司和一处物业资产,收益1.56亿港元,其中7224万港元已在财年截止日前入账。
图片来源:知乎
这两笔交易改善了达芙妮的现金流状况以及财报数据表现,其中2020年股东应占年度亏损同比收窄77.39%至2.42亿港元。而得益于一系列改革措施,达芙妮年内存货减少74%至4160万港元,但平均存货周转期增加4日至161日,存货中的滞销及过时存货拨备余额为8310万港元。
对于曾经饱受库存积压之苦的达芙妮来说,这无疑值得欣慰。在扩张最快的2008年至2012年之间,达芙妮每年新增门店将近800家,巅峰时期总门店数量达到6881家。
由于销售和供应体系庞大,达芙妮在销售增速放缓后无法快速进行结构调整,大量产品成为销售不出的库存,积压门店陈列空间和公司现金流。随后为了减库存进行的频繁促销,进一步压缩了达芙妮的利润空间,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图片来源:搜狐
从2013年开始,达芙妮业绩开始连续7年下滑,2017、2018、2019三年亏损分别为6.88亿、7.87亿和10.19亿港元。
作为应对,达芙妮也频繁在财报中强调自己转型的决心和改革的力度,在2019年
关闭
了2395家门店,包括2174家直营店和114加盟店,销售点同比减少86%。
电商将成为达芙妮在未来的主要销售渠道,其2020年内已投入970万港元完善现有电商平台,并加强与快手、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KOL合作,同时加码直播,以提高达芙妮在年轻人群中的曝光度。
但受到疫情影响,其2020年电商业务收入1.483亿港元,较2019年的2.153亿港元下滑31%。
图片来源:新浪
唯一出现增长的是许可费收入,为520万港元。达芙妮在财报中表示,从2020年末开始大力发展授权许可业务,品牌将从主导生产管理逐步转变为集中产品研发、推广和供应链品控的角色,将下单生产权交给加盟授权商,由其决定款式和上架时间,以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此举与减库存的措施相互搭配,意味着达芙妮正在往轻资产模式转变,而在此前,它曾被一路攀升的直营店成本拉入泥沼。
2012年,达芙妮净增加880个直营销售点,直营店铺比例由上一年的81%上升至当年的85%,
宣称
:“配合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本集团继续稳步扩大于中国的销售网络,并以开设核心品牌’达芙妮’及’鞋柜’直营店为重心。”
而伴随着街边店租金和人工费用的高涨,以及库存积压量不但上升,达芙妮面临的压力陡然增大。根据历年
财报
,达芙妮2009年员工人数2.1万,工资福利6.7亿港元;2015年员工1.8万人,工资福利达到13.3亿港元。
不过,不管是电商业务还是授权许可业务,达芙妮要,实现转型首先要解决的始终是年轻化不足,形象偏中低的问题。为此,达芙妮近年开始将更多的门店开进商场,Logo也换成了更简洁的全大写“DAPHNE”,并且与纽约潮流买手店Opening Ceremony合作推出联名系列。
这一系列举动让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达芙妮的形象,也让投资者看到其转型的决心。但由于达芙妮深陷困境已久,一时间密集的措施有时并不能立即生效,疫情的冲击则让此前的不利局面被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