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发展之困:跨境电商试点还仅流于形式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 张冰】前海服务区成立已有四年,在四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基建亦或是制度上的完善,前海无疑都在不断完善。前海定位于深港合作,对于香港给与了很大的优惠政策,但是港人对于赴前海投资的热情却很低,截至目前入住前海的企业中港资企业的比例依然很低,不但是香港对于前海的认识有限,就连深圳本土企业对前海的了解也仅限于前海管理局等有限的渠道,而实质性的政策也知之甚少。虽有不足之处,但前海依然在摸索前行,其发展也备受瞩目。

前海跨境电商试点还仅流于形式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事实也证明近些年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就是以物流、贸易、金融等以服务为主的行业,而在贸易中尤以跨境贸易的发展最为迅猛,在深圳伴随着前海服务区试点的开始,于跨境贸易行业将意味着怎样的未来,全国最大的跨境电商组织海贸会会长刘智勇向亚太日报表示前海服务区就目前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声音,说明了政府对跨境电商的关注和认可,但短期而言还只是一个概念的存在。

深圳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在2014年9月9日在前海启动,预示着在跨境电商领域进出口双向通道的全流程开通,据了解深圳是全国第七个启动跨境电商试点的城市,此次试点主要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实施,选取经营规范、信誉良好、试点需求强烈、具备交易平台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试点首期为网购保税进口模式,跨境电商按照“保税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海关贸易方式,将货物批量运入前海湾保税港区,根据国内个人用户订单情况,向海关申报个人物品清单,经海关征收个人物品税后寄交给国内个人用户。

按照规定,个人网购进口商品范围应为个人生活消费品,以“个人自用、合理数量为原则,每次限值为1000元人民币,超出规定限值的,应按照货物规定办理通关手续。但单次购买仅有一件商品且不可分割的,虽超出规定限值,经海关审核确属个人自用的,可以参照个人物品规定办理通关手续。

虽然前海在这跨境电商方面也在进行尝试,但是所谓“剃头的担子一头热亦是行不通的,“我们当然希望前海服务区能变成全国跨境电商的龙头服务区,真正发挥其赋予的使命和作用。现在前海还只是个试点,问题不在于前海,而在于跨境电商企业,带票的产品太少,很难来退税结汇。刘智勇向亚太日报表示,同时刘智勇也指出,前海服务区一直没有载体,短期来看,大家都在炒作概念,拿政府政策来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大型企业,对跨境电商影响很小。从长期来看,这样会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是否能改变传统外贸格局还很难说,毕竟现在跨境电商份额还很小。由此可见政策扶持是一方面,规范行业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前海而言,或许应在对于跨境电商服务、咨询、引导方面还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就一定会存在问题,但是从前海不断努力可以看到,中央和地方都积极鼓励前海的创新,而这些努力亦不会白费,无论是跨境贸易从业者还是港人都看到了前海未来的潜力,也相信前海的发展也会为香港投资者带来利好。

前海发展利好香港金融投资者

去年,澳新银行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关注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跨境贸易中的虚报现象,以及其与香港信贷增长的关系。2013年12月(同比增长6.2%)和2014年1月(同比增长10.2%)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上述贸易模式再次出现。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中国经济师杨宇霆指出,2013年第四季度,往返贸易(香港将从内地进口而来的商品再出口到内地)占到香港对内地出口总额的51%,高于2012年第四季度的49%和2013年第一季度的50%。事实上,2013年10月此类贸易数额达到900亿港元的历史新高。但是,深圳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出口数据在这一时期却没有出现明显异常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相较去年,尽管发票造假的情况没有加剧,但往返贸易在跨境贸易中持续占据很大比重。

香港贸易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了套利交易方面,刘智勇认为,国内跨境贸易和香港相比各有千秋,具体还得看产品和商业模式,整体来说,国内各种成本低很多,竞争力大很多,香港也就只有自由港税收和运输成本优势了,但前海的发展对香港金融投资者绝对是利好。

其实前海在地位上对于香港人也无需过多担忧,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在前海发展高峰论坛表示,前海更多的定位不是要取代中环或者是成为下一个中环,而是要和香港一起联手打造一个金融创新中心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来做点事情。

香港商报副总编辑颜安生对前海的发展亦十分期待,他认为内地金融市场何时能够向香港金融业大开放不得而知,但一河之隔的前海却可以为香港金融业北上提供足以挥洒的舞台,香港金融发展局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在前海都有条件实现,也正因为如此,香港金发局特别提出,希望所有政策建议能够在前海等地先行实施,前海有条件成为香港金融业北上发展的最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