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肺炎)从病毒溯源到药物研发:疫情防控战里的“科学声音”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张素)自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来,无数科研工作者投身于这场疫情防控战。从病毒溯源到药物研发,已产出的科研成果或将促使人们尽快打赢这场遭遇战。
病毒溯源:蝙蝠、蛇、水貂?
冠状病毒,因病毒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它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此次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
官方已明确找到疫情发源地。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示该病毒源于市场内销售的野生动物。
但对于“元凶”,科研人员有不同见解。
一些科学家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源于蝙蝠。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曾追踪到SARS病毒的源头是中华菊头蝠。他们提出,通过对比新型冠状病毒与曾在中华菊头蝠上检测到的冠状病毒,发现基因组序列一致性达96.2%。
“即使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同源性这么高,也还不能认定新型冠状病毒就来自这种蝙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说。
也有研究者撰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偏好的密码子与银环蛇、中华眼镜蛇两种动物偏好的密码子最相似,由此推论蛇是最有可能的野生动物传染源。另有研究者称,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两个潜在宿主,其中水貂或为中间宿主。
药物研发:抗艾滋病药物可试用
在寻找病毒源头的同时,科研工作者希望早日能够“对症下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应急攻关团队有“两手准备”。一方面,他们从老药、中药里选出30种候选药物,建议在临床治疗中予以考虑;另一方面,他们挑选出120多个化合物和已上市药物送去进行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筛选。
30种候选药物中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12种抗艾滋病药物。专家解释称,抗艾药物对冠状病毒最关键的一种蛋白“3CL水解酶”具有抑制作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也已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推荐的治疗方式。
不过,有长期从事艾滋病研究、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对媒体表示,目前抗艾药物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且有一定毒副作用,勿乱用滥用。
防控传染病,接种疫苗最有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在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该中心主任高福面对中外媒体说,基于已有的对SARS病毒等冠状病毒的认知,新疫苗研发一定成功。
此外,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中国第一株从环境样本中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宣布成功分离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为筛选药物、研制疫苗等奠定基础。
资料图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中新社发 任宣 摄
联合攻关:中外科学家联手解“毒”
集中力量能办大事。中国科学技术部发布消息称,已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国家层面启动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分为病毒溯源、基因组变异与进化、快速疫苗研发等10个方面。首批8个项目的经费拨付到位。
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也组建了新型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牵头,石正丽任组长。这位“蝙蝠女侠”告诉中新社记者,不仅要抓紧时间建立动物模型,还要对新型冠状病毒会否变异加强监测,研制出更具特异性的药物和疫苗。她还表示,后续将加强对自然界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及其跨种传播风险的研究,抢在病毒传播前找出“风险点”。
这场疫情也已引起全球关注,中外科学家正在联手解“毒”。研究冠状病毒20余年的德国科学家希尔根菲尔德对媒体表示,他带来了两种在细胞实验水平具有抗SARS和MERS冠状病毒活性的化学物质。他还表示,中国研究人员在抗击病毒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许将比SARS时更早战胜疫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