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被互联网一网打尽的今天,古巴在外人眼中好像还是戴着神秘面纱。
如今,这层面纱之下的古巴,本身也变幻出更多新面貌。
路易斯· 查孔就是这些“新面貌”上的一道细微表情。
他与人合伙开饭馆,生意挺火,回头客很多。这可是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景象。
在古巴实施的经济改革中,他们是敢于先吃螃蟹的“个体户”。
国歌里的城市有了新节奏
若说古巴“神秘”,不像哈瓦那那样如雷贯耳的老城巴亚莫就更“神秘”了。在古巴,这座东南部城市江湖地位其实很高。
巴亚莫追根溯源有着500多年历史,也是古巴反抗殖民统治的名城。古巴国歌《巴亚莫颂歌》唱的就是冲在反殖民斗争前线的巴亚莫人。
硝烟早已没入史册,时代的主角换了几茬。如今,像查孔这样的古巴人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
三年前,查孔和伙伴接手时,这家国营饭馆原本毫无生气,与其他国营的买卖没什么两样。
如今,论营业额,这家饭馆比三年前增长了94%;论口碑,饭馆被旅游网站猫途鹰(TripAdvisor)选进“舌尖上的巴亚莫”前十名。
“锅”里有粮,“碗”里有饭。查孔说,自己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开饭馆赚钱与以前拿“死工资”很不一样,自己的辛勤劳动看得到回报。
“虽然没有开饭馆的经验,但我们每天都在非常努力地学习。”他说。
之所以产生如此变化,查孔认为得益于近年来古巴经济改革给他们这些个体经营者带来的机遇。
古巴自2008年起就开始为经济改革“试水”。2011年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拉开了古巴经济改革的大幕。
大会正式通过改革纲领性文件《经济社会政策方针》,内容包括放松对个体经济限制、对国企下放更多经营自主权、逐步取消配给制、加快引进外资等313项改革计划。
吃螃蟹吃出甜头
改革计划陆续落实、推进,查孔的同道中人正越来越多。仅巴亚莫一地,就有2.4万名“个体户”成为经济改革的受益者。
从国营企业退休的埃里韦托·杜兰如今开着一家糖果店。一家人“四世同堂”共同制作一种以木薯粉为原料的当地糖果。
从木薯的采摘、剥皮、碾碎到晒干、烘焙,他与老伴、儿孙乃至重孙一起干。
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人感情更融洽,传统手艺也传承下去了,老人觉得很满意。
距杜兰的糖果店几米之外,已经退休的尤莱尼亚·亚密思正出售自制的咖啡。
她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做做小买卖、与人打交道,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变得更有趣。
“22岁时,我当过售货员。现在,我是老板娘。我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有付出,也有收获。”亚密思说。
“个体户”的出现和发展给个人和地方都带来了实在的好处。
一方面,人们的饭碗多了。巴亚莫市所属格拉玛省的副省长丹尼尔·锡尔韦拉告诉记者,个体经济发展很好地促进了当地就业。
另一方面,今年1月至4月,格拉玛省内的个体经济已为政府贡献了近4000万比索(约合3980万美元)的收入。
改革进行时
据统计,2016年,古巴已有超过50万人从事个体经济活动。个体经营更已成为年轻人重要的就业选择之一。
据古巴官方数据,从2011年至2016年,古巴经济年均增速达2.8%,超过了同期拉美经济平均增速。
改革步伐仍在继续。6月1日,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举行特别会议,对古巴经济社会改革进程及未来13年的发展计划进行讨论。
会议通过了《古巴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社会模式概念》《到2030年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愿景、优先及战略领域》两项重要文件。
古巴政治分析师拉斐尔·埃尔南德斯认为,这次会议为古巴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古巴人民对这两个文件充满期待,因为他们已经感受到以往改革所带来的实惠”。
(来源:新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