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7月19日電
題:年輕沒有失敗
警醒才有未來——寫在中國隊結束男籃亞洲盃征戰之後
新華社記者李勁峰、鄭直
以國奧陣容出陣的中國隊在第五屆男籃亞洲盃最後一場比賽中,儘管整場比賽表現不錯,卻在最後關頭遭遇“黑色一分鐘”,被菲律賓以80:79逆轉,僅獲得第四名。這個成績對清一色“90後”隊員的中國國奧隊而言,尚能接受。但面對中國男籃本身與亞洲男籃格局都處於重建的形勢下,此次中國男籃亞洲盃之旅的得與失,尤其值得總結與反思。
無論是首次參加成人組洲際大賽的18歲小將周琦在內線拼殺毫不犯怵,還是壟爾克孜族小夥馬坎外線穩定出手與活力拼勁十足,國奧隊在本屆亞洲盃上,為球迷們充分展現出敢打敢拼的青春風采。尤其是周琦對位伊朗隊“亞洲頭號中鋒”哈達迪的靈動表現,以及來自CBA山東黃金隊的“小鯊魚”陶漢林內線的穩定發揮,更讓觀眾眼前一亮,深感這批優秀小將的未來無可限量。
青春難免與遺憾同行。首輪輕取印尼,接著啃下衛冕冠軍伊朗之後,當人們對這支年輕球隊滿是期望之時,卻因太多失誤輸給由業餘球員組成的印度隊,結束“國字號”男籃40年對陣對手贏取30分以上的歷史。在此前對陣新加坡比賽中猛練投籃之後,卻又能因37%的命中率不敵中華台北隊,不僅無緣決賽還深陷“一年三負中華台北,男籃追趕國足墜落步伐”的輿論漩渦。最後一戰,全場9個三分球,加上失誤明顯減少,打出久違的順暢進攻,卻最後慘遭大逆轉。國奧隊在屢屢創造驚喜之餘,也不斷在成長之路上摔跟頭、交學費。
在為年輕國奧隊員鼓勁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看到,肩負給國家隊輸送和鍛鍊人才的這支國奧隊,球員們比賽中出現的失誤太多、抗壓太差等頑疾,無疑為中國男籃的未來增添很多不確定性因素。
同樣是對陣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二隊”陣容,中國隊小夥子們在順風球中往往越打越放鬆,一旦落後或者相持就容易出現失誤,乃至崩盤,這與“後姚明時代”的中國男籃主力陣容何其相似。當國家隊仍處低谷重建時期,連國奧隊也難以“脫胎換骨”,長此以往中國隊重建之路,將充滿更多坎坷與未知。
更為緊迫的是,透過此次亞洲盃可以看到,往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的“亞洲對手”,通過引進高水準歸化球員,大量本土新星顯現、加上熟知中國隊特點後,實力水準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遑論面對打法兇悍的伊朗還是約旦,抑或對陣中華台北、菲律賓的“小快準”,眼下的中國男籃都難言獲勝把握。中國男籃換血重建,走出低谷的難度越來越大。
年輕沒有失敗,警醒才有未來。即便意外不斷,屢屢爆冷,但眾多年輕球員在亞洲盃上表現的素質與衝勁,依舊能給我們帶來無限憧憬。但正如主教練王懷於所言,“雖然一直在努力,可比賽運氣沒有偏向我們,說明努力還不夠”。正視我們重建的種種失誤,放低身段與心態,在年輕球員培養上祛除機械化與功利化等弊端,中國隊才能儘快恢複元氣,重回亞洲之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