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是必须要学会的新习惯**
“今天是已经预约满了吗?”周日下午两点半,从亦庄赶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老张,因没有预约而询问工作人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北京很多场所都需要提前预约,甚至只接待预约客人。本报记者对博物馆、图书馆、游乐场、电影院等进行了走访,发现预约消费也渐渐常态化,对市民们来说,最好记着预约这事儿,不然很容易赶不上趟。
** 不预约可能会白跑一趟**
北京自然博物馆地处北京南中轴线上,自打建成起,就深受北京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现在正值暑期,也是参观游览旺季。自7月28日起,北京自然博物馆实行实名制分时段网上预约参观。每天限流1000人,上午时段500人,下午时段500人。
周日下午,记者到此时,看见参观者基本都以家庭为单位,青少年是核心人群。老张也是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前来参观。可到了馆跟前才知道需要预约。当他扫码打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现当天的预约已经满了。截至今日发稿时,记者通过公众号预约平台发现,从8月13日到8月16日周日的票,都预约满了。
“我是真不知道需要预约,如果早点儿知道,我们一大家子也不用白跑一趟。现在只能临时找其他地方玩了。”老张站在骄阳下,抬头看见博物馆对面的天桥剧场,打算去那碰碰运气。
和老张不同,同样是全家出行的小朱提前进行了预约,而且他说这次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比此前几次都更细致。
“孩子特别喜欢,我之前就带他们来过四五次了。以前人很多很挤,基本上走马观花吧,随便看看就完了。”小朱说,他体会到了预约的优势,“一个是出行有规划,另一个因为限流,所以参观起来特别充分,从来没看得这么仔细过。其实现在去很多地方都要预约,也已经习惯了。”
** 体验**
** 能否进馆只在一秒之差**
在首都图书馆,记者见证了一秒之差错失入馆机会的场景。
和北京自然博物馆一样,自5月1日开放以来,首都图书馆也施行预约入馆。按照馆门前张贴的指南,每天接待读者800人,上下午各400人。但据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接待人数已经上调。
周日下午三点半,五六个读者站在首都图书馆门前,按照指南的指引,现场进行预约。巧的是,这几个读者都是第一次来馆,因为没有办证,他们都要先在支付宝里申办一张读书证。这可就考验手机网速了。
“哎呀,我这怎么老是刷不出来。”“信号怎么变差了。”不停有人在小声“抱怨”。一个女生甚至拿着手机,一边在空中挥舞一边走动起来,仿佛这样能增强信号。五六个人一起努力预约着,最后只有一人“脱颖而出”预约成功。她前一秒刚踏入首都图书馆大门,后一秒当天下午的预约就满了。留下其他几个人在门外摇头叹气。
带着孩子准备进馆的年轻妈妈小姜说:“我其实只是想带着孩子进馆办一张少儿卡,但是进不了馆,办不了啊。”截至发稿时,记者通过首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现,从8月13日到8月18日,所有可约时段都已约满。客服热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少儿馆现在没有开馆。另外,如果携带二代身份证,可以在馆外的自助办证机上办理读者证。
** 提醒**
** 无预约不旅游告别扎堆**
首都图书馆还有一条针对老年读者的特殊条款——年龄在60周岁(含)以上的读者,持有效身份证或老年证可登记入馆。
但是在电影院,老年人想观影就要工作人员帮忙了。蓝色港湾的珠影耳东传奇影城目前已经开业,记者周六到此走访时发现,工作人员在影院门口指导观众进行预约购票。
“现在上映的影片还不是很多,而且上座率不能超过30%,所以想要观影的市民,最好提前预约。如果到现场再预约,恐怕没有合适的场次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以往那样到影院现场来挑一场电影看,已经不适合当下。
影院工作人员介绍,该影院采用的是全程无接触观影。观众先预约购票,然后扫健康码、测体温进入影院大厅,在自助取票机上取票。入场时,在工作人员监督下,观众自己手撕检票。如果是3D场次,观众也是自取3D眼镜,看完交到回收处。
“大家总体还是比较接受的,只有老年人,需要我们帮忙。”每次有老年人来观影,工作人员都会花上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帮助他们预约购票。离蓝色港湾不远的枫花园汽车电影院,观影方式比较独特,是自驾车进场,露天观影。这里的负责人表示,现在影院没有开放全部容量,但是因为在室外,空间较大,所以能容纳的观众比普通影院多一点。但她同样提醒:“必须预约,如果没有提前预约,就得现场来扫码预约。”
“无预约不旅游……”刚从停车场进入欢乐谷大门前的广场,就能听到高音喇叭在提示游客,游玩前必须预约。而广场上,几块醒目的广告牌上也印着巨型二维码,方便游客现场预约。
“请先出示您的预约信息。”在排队入园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断提醒,第一道程序就是查看预约信息,之后才是扫健康码、测体温和验票。在验票闸口,记者发现,已经提前购买年票的游客,可以直接使用刷脸的方式进园游览,通过效率较高。在欢乐谷的微信公众号上,可以看到最近10天上下午时段的预约人数。所以游客实际上可以根据预约人数,选择游玩时段,避免扎堆。
和欢乐谷一样,朝阳公园也要求预约入园。记者看到,不仅是北京市民,很多国际友人也在使用手机扫码,进行预约购票。为方便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游客,朝阳公园同时也提供现场售票。
** ■建议**
** 应建设统一的预约平台**
“和朋友聚餐,先打电话给餐馆订位;看电影之前,先用手机买票。在疫情之前,其实大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预约消费了。”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疫情常态化,让预约消费的比例提升,为了方便消费者,应考虑建立相对统一的预约平台。
赖阳介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早有预约消费的先例,国内像北京的故宫、拉萨的布达拉宫,都已开始限流,“我在加拿大一个景区,看到那里每天只有一班车可以进入景区,那班车上只保留了5个座位给临时乘车的乘客,其他座位全是预约乘客。如果赶不上那班车,其他游客只能步行进入。”
因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各类场所限流,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紧缺,如果不预约,很可能白跑一趟。如果提前预约,既避免了排队拥挤,又能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现在比较共识的一点是,限流是可以提升体验品质的。”
赖阳认为,在未来,预约消费会越来越成为主流。但是,各场所还是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保留一定比例的现场消费。此外,虽然现在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但是,吃饭看电影一个APP,逛公园一个APP,还有的地方只能通过它们的官网或者公众号预约。各类预约平台五花八门,让大家一个一个平台去寻找预约通道,有点费工夫。如果可以建设相对统一的预约平台,在尽量集中的渠道预约,会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本报记者 孙毅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