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在歐美人眼中,中國遍地“山寨”貨的形像很可能因為雷軍而發生一些改變。
近日,即將出版的英國版四月刊策劃的封面主角選定中國小米公司的創始人雷軍,其標題為《是時候山寨中國了!》(It’s time to copy China)。該文的作者也是《連線》雜志的主編大衛·羅恩,2015年年底他前往小米在北京的總部采訪了雷軍。該雜志的封面文章在科技界一直備受關注。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節選:
在北京北部的海澱區毛紡路,有一間容易被忽略的展示廳。在這裡你可以像在蘋果體驗店那樣,伏在淺色的木質長凳上,玩著外觀親切的小米平板和小米手機,而穿著統一T恤的工作人員則會幫你同步到小米電視的智能顯示器或者小米雲存儲。小米平板有粉/綠/黃/藍/白幾種顏色可供選擇——可不要和iPhone 5c的粉/綠/黃/藍/白弄混——它們有7.9’’屏幕,2,048X1,536的分辨率,以及每英寸326像素的畫質,碰巧這些都與iPad Mini 4的7.9’’屏幕一致。看著店裡輕快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人們當然不會懷疑它的靈感來自哪一家加利福尼亞的公司。
但這並不是一個關於中國人“山寨”蘋果IP和創意的故事。
中國不再只有廉價制造業和“山寨”貨
這確實是一個關於雷軍如何建立一個被投資者估值為450億美元(310億英鎊)的公司的故事。目前小米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科技創業公司。而這靠的並不是智能手機業務,而是一種由互聯網激活的生態系統:將顧客轉化為“粉絲”,讓他們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和推廣中;把市場需求的風險轉移到小型硬件創業公司,而在這一領域他們有高明的投資戰略;將庫存削減到最少以降低成本,以嶄新方式優化供應鏈;並且通過似乎無法盈利的低價來銷售高質量設備,同時從服務、內容以及配件中獲利。這種創新堪稱業內最佳。在五年中,小米已經擁有了一億六千萬手機用戶,進入了諸如印度尼西亞和印度這樣的海外市場,並且挑戰了西方對於中國科技公司思維的看法。准備好去模仿中國吧。
“我們是一家非常特別的中國公司:為了保證每一個小米產品都保持高質量,我們不惜成本。”雷軍很少說英語,他通過翻譯告訴《連線》(WIRED)雜志,“我相信小米能夠推動所有中國制造的產品提高品質,並且它最終會讓人們明白,中國不再只有廉價制造業和‘山寨’貨。這些年,小米的使命已經變成了改變世界對於中國產品的看法。”
小米堅稱自己是互聯網公司,而不是智能手機公司——盡管它已經在賣手機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公司的推特就是一部記錄增長的編年史:2011年12月8日,小米宣布三小時內賣出了10萬部手機;2012年4月24日,15分鐘賣出15萬部;2012年9月20日,只用四分鐘就賣出了30萬部。2012年,小米賣出了720萬部手機;下一年則賣出了1870萬部;而在2014年,是6100萬部。此時小米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制造商。它在2015年賣出了超過7000萬部手機。不過在雨果?巴拉(前谷歌安卓產品管理副總裁)的帶領下,它已經走出國門,擴張到了人口眾多的新興市場。2014年4月,小米以36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Mi.com域名,創下了中國紀錄。這是小米國際化的一部分,並不只是因為相比於“Xiaomi”,外國人能更容易的發出“Mi”的音。但是雷軍不想讓《連線》雜志的讀者將他的公司僅僅視作優質設備的生產商。“我希望大家把小米當作那種將創新帶給每一個人的公司。我們正進入一個科技創新的新時代,所以我們的重點是優質產品,它能幫助每一個人建立連接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意味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路由器——我們投資的創業公司要能夠建立我們稱之為生態系統的東西。從移動電源到可穿戴設備再到空氣淨化器和淨水器,他們生產的產品可以放到小米商城上銷售,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千百種產品集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他還想要破除“中國公司抄襲西方”的偏見。“中國有很多創新,我想即使西方也沒有做到。”他說:“看看微信,人們覺得它只是發送消息的應用程序,但是它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集游戲、支付、互聯網服務於一體的平台。小米是一個智能手機公司,但是我們同時也是一個電子商務公司。小米商城是中國第三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我們也是一個互聯網服務公司,甚至還發布游戲。我們也培育創業公司,向它們投資,幫助它們制造產品,並且把這些產品放在小米商城上銷售。
“我們的座右銘。”他繼續道:“是‘少即是多’”。專注於制造少量商品,我們就可以在我們的領域裡做到最好。但是當少即是多的時候,就表示你需要其他公司來幫你做更多事情。所以我們投資其他公司,並且組成一個生態系統以生產更多的產品。
小米的互聯網思維
北京毛紡路的小米總部大樓裡,有一只從附近建築工地收養的流浪狗,它會興衝衝的歡迎來訪者。走廊的牆壁上則掛著大幅的法國印像派畫作,架子上擺著的小米的米兔吉祥物似乎注視著每一個角落。在這個十月的星期三,下午八點辦公桌上還是滿的。一個女發言人表示:小米是一個“9-9-6”型公司,員工從上午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一周六天。而用戶們也似乎是被使命驅動著:牆上的海報寫著“小米爆米花”的聚會宣傳語,品牌的“死忠”們可以在舞台上與高管一起跳舞。陳列櫃裡展示著粉絲們送來的自制禮物:雷軍和雨果?巴拉的人形公仔,名牌運動鞋,還有精心用真正的小米做成的手機後殼。小米是“Xiaomi”在漢語普通話裡的直譯,不過在中國它還有更精妙的來歷:1946年,毛澤東在一次著名演講中預言,當時並不被看好的共產黨,雖然只有“小米加步槍”,但是終將打敗裝備更精良的國民黨。雷軍也曾經認為,小米這個代表“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公司,想要成功屬於“不可能的任務”。
“十年前,我的結論是未來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他說:“我被智能手機迷住了。當第一批iPhone和安卓智能機發布的時候,我就決定要做安卓智能機了。”他的操作系統叫做MIUI,MIUI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用戶可以提出改進建議,而且這些建議會在每周更新時被采納。正如他去年四月在小米五周年的演講裡說的:“我們把顧客當做朋友,並且會考慮他們的所有反饋……我們相信我們的用戶,傾聽他們的想法,並且和他們交朋友。”
46歲的雷軍出生在中國華中地區的湖北仙桃,並且曾在武漢大學學習計算機。早在學生時代,他就已經讀了《硅谷之火》(Fire in the Valley),保羅?弗列伯格與邁克爾?斯維因的這部著作講述了計算機產業的誕生。後來雷軍告訴《紐約時報》,那時他為史蒂夫?喬布斯著迷,決定“建立個世界一流的公司”。1992年,畢業一年之後,他加入了一個叫做金山的軟件公司,一直做到了CEO、總裁的職務。直到2007年金山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他才離開。那時他推出的網上書店“卓越”(Joyo.com)在2004年被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離開金山,他成為了中國最知名的天使投資人之一,投資了像社交類游戲門戶歡聚時代(YY)以及移動互聯網公司優視瀏覽器等優秀公司。2010年4月,他建立了小米,然後找來了另外七個聯合創始人。
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劉德在小米負責生態系統產品,他加入小米當年是37歲,是一個工業設計教師,他的妻子和另一個聯合創始人洪鋒的妻子是大學室友。“這些聯合創始人分別來自谷歌、摩托羅拉和金山,本來互相都不認識。雷軍第一次見到我的時候跟我談論智能手機的潛力,問我會不會加入。我先是拒絕了,然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考慮這個重大機遇。”
42歲的劉德穿著黑色T恤和牛仔褲,坐在辦公室裡,他的身邊是小米空氣淨化器、60英寸的小米電視機、小米智能體重秤以及Yeelight智能電燈泡(已在小米商城有售)。劉德的部門擁有70人,負責在小米商城以及小米之家的陳列櫃裡所銷售的配件業務。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共有22家小米之家。產品包括:手機控制的小蟻運動相機(售價399元人民幣或者在亞馬遜售價53英鎊),小米手環(每月售出百萬個,售價為69元人民幣或者8.20英鎊),10400毫安/小時的移動電源(銷售量超過千萬,售價69元人民幣或者7.15英鎊),60英寸的電視機(4999元人民幣或者520英鎊),甚至米兔(2014年售出200萬個)。不過小米只生產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電視機、機頂盒與路由器,所有其他商品都是由小米投資的獨立公司完成的,投資額在10萬美元到50萬美元之間,從智能血壓計(由加利福尼亞的iHealth Labs公司生產)到雲米科技的淨水器。“我們銷售600種商品。”劉德說:“如果我們自己做這些,公司就需要兩萬人,但是我們現在只有八千人。兩年裡我們評估了600家創業公司,至今為止投資了54家。我們幫他們定義產品,還利用我們的銷售渠道、供應鏈、品牌推廣以及資金支持他們。”
做投資決策的是20個工程師,不是財務人員。“通常都是一個會議完事。”劉德說:“我們比傳統投資人反應更快。這是一種高科技創新的全新模式。很多風險投資人和其他投資人傾向於擁有軟件和互聯網公司的經驗,而不是硬件公司。所以很多著名的風險投資人都依賴小米的判斷,追隨我們的腳步投資。”但是為什麼不吸收人才自己生產產品呢?“小公司比我們動作更快。”劉德解釋道:“你必須保持敏捷,讓自己很快適應變化。這和一個有很多部門要生產很多種產品的公司完全不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獨領風騷70年,但還是被IBM取代。20年之後,IBM則被微軟取代。十年後,谷歌取代了微軟,然後過了四年,Facebook崛起。傳統的公司就像是樹,長大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倒掉只要一瞬間。小米的方式更像是竹林。你見過竹林消亡麼?沒有。新的竹筍總是長得很快,取代老的。通過投資組合公司,我們在創造屬於自己的竹筍,建造一個像竹林一樣的生態系統。”
“我們不關心公司的估值——只關心它是不是有最好的產品和團隊。這20個工程師將會加入公司的董事會,但是從不投反對票。我們尊重創始人和他們的夢想。”這些創業公司取得了接近一億六千萬顧客的機會:一年之內,移動電源創業公司紫米就已經成長到了世界第一的規模,而小米手環的制造商華米也在六個月內出貨量超過一千萬。
“物聯網甚至會比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更重要。”劉德說。
“衣服、手表、秤以及家用電器將會互相聯接,而正是你的智能手機把他們連在一起。我們需要抓住這個機會。這個生態系統就是我們對於未來的賭注。十年之內,人們將會看到小米改變中國市場。”
《連線》雜志采訪的前3天,小米發布了九號平衡車,那是時速16公裡的自動平衡滑板車,由小米的投資的納恩博公司生產。高祿峰是納恩博的CEO兼創始人,他解釋道:“小米比典型的投資人介入更多,他們會提供反饋,幫忙重做設計,向供應鏈的合作伙伴推薦,提供銷售渠道……這可能意味著五倍的銷售量增長。雷軍還提供了有關產品外觀的反饋,他提議把九號平衡車的控制杆做成膝蓋高度。”
小米的團隊幫助成立五年的納恩博在2015年收購了賽格威電動車。“賽格威以前的路子很難持續。”高祿峰說,“但是與納恩博合並後,會讓人們看到我們接下來的產品,並且覺得’真酷,而且實惠’。我們正在做一款個人的獨輪自動平衡車,也在考慮推出服務型機器人。”
雨果 巴拉解釋道,中國互聯網業務的真正價值其實很簡單,在於“擁有大量用戶”,哪怕一開始並沒有帶來巨大的收益。一些西方公司也曾經從這種方式中受益。eBay向賣家收取費用,但是阿裡巴巴為了迅速擴張不征收交易費用,而是隨後用它已經形成的規模去發展可盈利的優勢產品,比如支付寶。結果eBay的收入正在下降。“對於我們銷售的所有產品,我們真正在意的事情是移動互聯網平台。”39歲的巴拉說。“我們的手機就是我們平台的‘配送車’,我們關心的不是賣手機,而是得到盡可能多的用戶。然後就能建立游戲業務,包括電影、音樂和新聞的內容業務,還有虛擬載體——現在我們有一個移動虛擬網絡,只需要十個員工操作。我們可以開展金融業務——小米金融,它可以讓你借貸然後投資貨幣市場基金。這些用戶來自我們平台的流量。人們覺得我們是智能手機公司——我們實際上是互聯網公司。”
巴拉表示,有些西方國家的公司也掌握了這種類似的互聯網思維方式(貨幣化平台):他提到優步和谷歌的安卓團隊。“但是,中國市場存在獨特之處”。諸如阿裡巴巴的馬雲,騰訊公司的馬化騰,以及雷軍這些人物均擁有無限思考能力–他們采納想法,付諸實踐並在短短數周內取得巨大成就的能力令人難以置信。隨著制造能力的發展,中國將成為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領導者,不只是在實踐領域,還包括創新領域。
“如果我們希望把互聯網思維付諸於消費產品中,有兩點至關重要,即聚焦和規模。在小米每類產品線中,我們打造盡可能少的型號,因此,雖然研發成本高昂,我們的平均成本均低於其他公司。另外,因為我們的規模龐大,我們的單位成本逐漸降低。我們了解我們的用戶。小米社區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與我們的平台方案不可分離。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生產出一些最好的產品。社區的作用,世界上任何營銷戰略都無法替代。”
小米手機的社區擁有5800萬成員,每天活躍著上百萬小米粉絲。李明,小米第9號創始員工,帶領20名成員主持論壇,開展粉絲活動並收集反饋信息。小米邀請粉絲們參加“爆米花”活動,雨果?巴拉會戴著搖滾明星式的假發與數百人在舞台上載歌載舞,或者讓用戶們先提前體驗評測小米的新品。“他們不是用戶,不是顧客,而是我們誠心誠意結交的朋友”,李明說道,“起初爆米花活動只是在會議室舉行,如今在夜店舉辦。我們甚至在游輪上也舉辦過”。小米社區成員一年內在120座城市自發組織了六七百次小活動。
小米的未來
去年華為挑戰了小米在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但小米並未坐以待斃。自從2014年進入印度市場,小米已將國際市場拓展到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區。合作經銷商還在中東和北非地區引進了小米手機。
雖然雷軍說,小米的西方拓展之路可能因知識產權問題受到阻礙,但小米自2014年以來已申請了超過6000個專利。據報道,小米還針對視頻內容投資10億美元。
去年10月份雷軍對《華爾街日報》記者說,“我們的用戶每天使用手機115次,使用時長四個半小時。可以想像我們擁有一個多麼強大的內容平台”。
六個月後,雷軍發表了一篇題為“小米的未來在哪裡”的演講,提到“有一天,小米將像70年代引導日本產業的索尼一樣;像80年代和90年代領導韓國市場的三星一樣。未來十年內,中國將在許多領域中領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