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 民國時期的愛與戀

亞太日報

text

前排左起分別為張允和、張元和,後排左起為張充和、張兆和。 資料照片。

文| 亚太日报特约记者 刘莉莉

本月18日,“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妹張充和去世了。

想必,張先生的離去,再次激發了現代人想要坐上时光穿梭机的欲望,回到動盪與浪漫同在的民國時代,在“父母之命”和“自由戀愛”、“封建守舊”和“大膽新潮”的混搭氣氛中,尋求一份動人心魄的愛情。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曾經的名媛淑女,隨着一個時代的終結而化為塵埃。她們絕世的才情、雅致的生活、多舛的命運和唯美的愛情,永遠地定格在民國的喧囂與繚亂之中,只留下一絲氣息,讓世人羡慕和感歎。

如此風景再難有

對於張充和先生,媒體冠以各種頭銜,有的稱她為“最後的才女”,也有的贊她為“最後的大家閨秀”。在我看來,都不合適。

稱“最後的才女”,好像忽視了百歲高齡仍出版文集的楊絳先生,若稱“最後的閨秀”,似乎忘記了一生離不開香水和高跟鞋的嚴幼韻女士。

不過,若是將“才女”與“閨秀”合為一體,張充和和她的三個姐姐當之無愧。

那時,張家四姐妹是絕對的白富美。論出身,她們是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女兒;論才華,四姐妹昆曲、書法、寫作、詩詞樣樣精通;論相貌,如果說,那時候的人形容美女時喜歡說“用大理石雕出來的”,那麼,四姐妹站在一起,一定是美妙的雕塑群。

這樣四位絕代佳人,撐着油紙傘,走過江南的雨巷時,旗袍上一定印滿了目光。正如葉聖陶所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抗戰勝利後,張家孩子齊聚上海大團圓,前排從左依次為張充和、張允和、張元和、張兆和。後排從左依次為張寧和、張宇和、張寅和、張宗和、張定和、張寰和。 資料照片。

事實也證明,四姐妹都覓得乘龍快婿,並且從一而終、白頭偕老,期間沒出過婚變,也沒鬧過緋聞,讓四個男人真的幸福了一輩子。

大姐元和最驚世駭俗,愛上了小自己兩歲的昆曲名伶顧傳玠。在當時,演員的地位很低,元和也是在二妹的鼓勵下,忍受着上海灘八卦小報的大肆炒作,才接受了顧傳玠;

二姐允和最順風順水,和語言學家周有光相扶到老。允和,年輕時是“辣妹子”,年老時是“俏老太太”,彌留時,有夫君拉着她的手;

三姐兆和最出名,也最坎坷。她因為大作家沈從文馬拉松式的情書追求而成為美談,也因為丈夫在一系列政治運動遭受打擊而忍受磨難。沈從文去世後,兆和整理丈夫的遺稿,感慨說:“他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張充和與丈夫傅漢思。 資料照片。

四妹充和最隨性淡泊,與漢學家傅漢思定居美國。晚年的充和仍是大家閨秀風範,一身絳紅色旗袍,花白的頭髮一絲不苟地挽成髻,年逾九旬,依然能亮嗓子、唱昆曲。

6月18日,充和在安睡中離世,帶走了一生的雲淡風輕,也帶走了四姐妹的絕代風華。上天厚待四姐妹,賦予她們美貌、智慧、才情,給予她們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勇氣與定力,使她們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可惜,這樣的風景,恐怕不會再有了。

尋找自我和丟棄自我

有些人,因為苦難,找到了自我;也有些人,因為自我,打爛了一手好牌。

顯然,在詩人徐志摩的兩位妻子中,張幼儀屬於前者,陸小曼屬於後者。

張幼儀本沒有錯。當待字閨中的她,扶着二層樓梯的欄杆,看到坐在張家堂屋的未婚夫徐志摩時,怎麼會預料到,這麼一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謙謙君子,會是個冷漠殘酷之極的丈夫呢?

徐志摩的冷酷無情,成就了張幼儀“史上最值得尊敬女子”的地位。 資料照片。

想必,古往今來,婚姻境況悲慘過張幼儀的女子,沒有幾人。張幼儀所受的委屈,並非莽漢的拳腳相加,而是來自一個文化人的極致冷暴力。

“你懂什麼”、“你能說什麼”……是徐志摩對張幼儀常說的話;為了追求別的女人,徐志摩冷酷地提出離婚,完全不顧妻子已經懷有身孕;甚至於,他不管妻子剛剛生下二兒子彼得,身體和精神都處於虛弱狀態,竟追到德國,扔下一紙休書……

然而,也正是徐志摩的冷酷無情,成就了張幼儀“史上最值得尊敬女子”的地位,被後世連連點贊。離婚後,張幼儀斬斷痛苦根源,也剝去了封建保守的外殼,上演了一出從“土包子”到“女強人”的逆襲大戲。

她帶着幼子,在德國完成學業,回國後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總裁,還創立了雲裳時尚公司。她是一個心懷大愛的女子,對於徐志摩的遺棄,她從未有過怨言,反而噓寒問暖,視之為朋友。有意思的是,徐張兩人離婚後,有了距離,反而看到了彼此的優點,煩厭、傷害,變成關心和尊重。

徐志摩和林微因。 資料照片。

相比敦厚的張幼儀,陸小曼有着太多的優勢。她美麗、新派、多才多藝,她愛繪畫,擅昆曲,精通英語和法語,是一代才女,曠世佳人。正如胡適所說:“在舊北京,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然而,正是這道美麗的“風景”,卻陷入了鴉片的濃霧之中。如果說,她與王庚離婚,轉投詩人的懷抱,也算是一個為愛奮不顧身的性情中人。那麼,她再婚後揮霍、吸鴉片等惡習,確實辜負了徐志摩一聲聲“眉兒”的親切呼喚。

陸小曼美麗、新派、多才多藝,她愛繪畫,擅昆曲,精通英語和法語,是一代才女,曠世佳人。 資料照片。

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的反應是哭得死去活來,林徽因的做法是將一塊飛機殘片掛在臥室,至於認領屍體、舉行公祭等事務,都是張幼儀操辦的。

愛詩人,三個女人各有方式。

不能沒有愛

民國,確實是個多姿多彩的時代,有戰場上的紛飛戰火,也有十里洋場的霓虹炫目,有封建老學究的眉頭緊鎖,也有新派青年的輕快舞步,有“願得一心人”的張氏姐妹,也有肆意妄為的陸小曼,當然還有不能沒有愛的女作家蕭紅。

在那個女作家、女藝術家層出不窮的時代,蕭紅絕對是極品。她號稱“文學洛神”,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蕭紅的愛情,跌宕起伏,令人唏噓。19歲那年,蕭紅為逃避包辦婚姻與表哥私奔,卻由於經濟壓力各自回家,從此名譽掃地;走投無路之時,選擇吃“回頭草”,與曾經拋棄的未婚夫同居,後被遺棄旅館,差點被賣……

蕭紅與蕭軍。 資料照片。

危難之時,她遇到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作家蕭軍,度過了一段貧困卻幸福的日子。然而,文人相輕,在愛人之間亦然。友人的一句“蕭軍靠的是勤奮,蕭紅靠的是天賦”,讓“二蕭”之間產生了隔閡。

蕭軍沾花惹草、脾氣暴躁,蕭紅默默忍受,直到認識了另一個男人端木蕻良。蕭紅將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給了端木,這個懦弱的男人,卻在戰火中幾次拋下體弱的妻子自己逃跑……

蕭紅一生的淒涼,正合了那句話:若是筋骨疼得厲害,皮膚出點血,也就麻木不覺了。

有人說,蕭紅逃離封建家庭,勇於追求愛,代表了當時女子的解放精神。然而,縱觀她一生情感跌宕,總會要聯想到“懦弱”這個詞。蕭軍家暴,她不反抗,端木自私,她不逃離……

蕭紅與端木蕻良。 資料照片。

曾有朋友問蕭紅:你就不能一個人生活,一定要和別人在一起嗎?她回答:是的。

丁玲曾說,蕭紅一定不是個長壽的人。做出如此判斷,不僅是基於她蒼白的臉色、禁閉的嘴唇和有些神經質的笑容,也基於她敏感孤寂的內心和千瘡百孔的靈魂。

這也便是為什麼,在“沒有愛”和“千瘡百孔的愛”之間,蕭紅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

作者简介:

刘莉莉,80后北京女孩,跟所有北京人一样,心里装着地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小跟着大人走世界、看天下。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从事的是国际新闻报导,用另一种方式来关联天下。

转眼“入行”已是第九个年头,自认为未虚掷光阴,忠实地履行着新闻记录者、历史见证者和故事倾听者的职责。2010年9月作为记者被派往墨西哥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踏上了《百年孤独》作者玛尔克斯笔下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大陆。

在拉美工作和生活期间,有机会到15个国家采访、游历,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曾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联合气候大会等国际会议和高端访谈中采访总统,也曾在毒枭出没的墨西哥城贫民窟与当地居民话家常,曾坐在地板上与环保主义者谈天说地,也曾到当地华侨家中做客,体味海外游子的冷暖……

丰富的采访经历使她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驻外两年,除了完成日常報道外,还为《环球》、《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将一个多姿多彩的拉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2年底结束任期回国,但心里依然眷恋着拉美的山山水水,工作之余,也为报刊撰写特稿和专栏,并为央广“中国之声”担任特约评论员。如今在《亚太日报》开设专栏《山外青山》,希望利用这个新媒体聚合平台传递拉美及其他区域的文化讯息,讲述那些值得称道的历史和传奇,用自己的感悟,与读者构建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