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閉幕 王毅談會議成果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5月12日,外交部長王毅與卡塔爾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和阿盟秘書長阿拉比在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後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介紹本次論壇成果。

5月12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與卡塔爾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中)和阿盟秘書長阿拉比在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後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介紹本次論壇成果。新華社記者孟濤攝

王毅表示,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已經圓滿結束。這次會議恰逢中阿開啟外交關係60週年,我們重申了鞏固傳統友好的共同意願,制定了促進政治互信、經濟互利、文化互鑒的共同行動,表達了深化戰略合作的共同期待,簽署了《多哈宣言》《2016年至2018年行動執行計劃》兩項重要文件。會議取得重要成果,主要表現在:

雙方同意用共建“一帶一路”來指導中阿關係。絲綢之路是中阿兩大民族共同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價值,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們促進共同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機遇,中阿要做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最可靠、最持久的合作夥伴。

雙方明確以推進互聯互通、產能合作和人文交流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三大支柱。“一帶一路”在阿拉伯地區交匯,中阿雙方在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潛力巨大;產能合作的目的是幫助阿拉伯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中方將落實好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的使用,促進阿拉伯油氣產業、汽車製造、建材、新能源、高端製造等項目。今明兩年,中方願接待600名阿拉伯政黨領導人來華考察,提供6000個培訓名額,提供6000個獎學金名額,邀請60名阿拉伯知名宗教人士來華考察。

雙方同意加強中阿合作論壇機制建設,全面推進行動計劃所涉18大類36個領域的合作,重點是舉辦文明對話、企業家大會、能源合作論壇、新聞合作論壇、友好大會、互辦藝術節6大機制性活動;召開廣播電視、衛生合作、北斗3個合作論壇;啟動中阿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中阿翻譯聯合培養計劃、中阿智庫聯合課題研究3大交流項目;充分發揮技術轉移中心、核能培訓中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落地3大高新項目的引領作用。

雙方認識到,應堅定支持彼此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和民族權益,堅定支持通過政治對話緩解地區緊張局勢。阿拉伯國家重申支持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從事反華分裂活動。阿拉伯國家支持中國同相關國家根據雙邊協議和地區有關共識,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強調應尊重主權國家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中方堅定支持阿拉伯民族捍衛自身合法權益,支持巴勒斯坦恢復民族權利和獨立建國的努力。雙方都認為敘利亞等當前熱點問題政治對話勢頭來之不易,進一步是和平曙光,退一步是戰爭深淵,支持為政治對話留出更多時間,爭取最大空間。

王毅表示,15年前,中國在多哈打開了加入世貿組織的大門,迎來了自身發展的歷史機遇。15年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又在多哈同阿拉伯國家共商建設“一帶一路”大計。我們期待同阿拉伯國家攜手共進,共同發展。

王毅談敘利亞問題外長會:中方有四點期待

5月12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在多哈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後會見記者。新華社記者孟濤攝

5月12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多哈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後與卡塔爾外交大臣穆罕默德、阿盟秘書長阿拉比共見記者。

在回答中方對當前敘利亞局勢及下周國際支持小組第五次外長會有何期待時,王毅表示,敘利亞政治解決進程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歡迎下周在維也納舉行國際支持小組第五次外長會。對於這次會議,中方有幾點期待:

首先,安理會有關敘利亞問題的2254號決議應得到全面執行。政治解決是化解敘利亞危機的唯一齣路。2254號決議明確了政治解決的大方向和路線圖,體現了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各方都應嚴格執行這個決議,尤其要支持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的斡旋努力。

第二,俄美兩國近來依據2254號決議,就推動敘各方停火和確保人道準入作出共同努力,取得了積極進展。中方對此歡迎和支持。希望俄美雙方與安理會其它成員以及地區各國一道,為確保敘境內實現真正和全面停火、推進敘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地區各國與敘利亞局勢演變利益攸關。恢復敘和平穩定,從源頭上解決恐怖主義和難民危機,符合所有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希望地區各國也能切實承擔起責任,為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提供支持,形成合力。

第四,敘利亞的未來最終應由敘利亞人民自主決定,解決敘問題的鑰匙歸根到底掌握在敘各派自己手裏。中方希望敘政府和反對派真正考慮國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福祉,捐棄前嫌,儘快實現直接談判。聚同化異,逐漸建立基本信任。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早日達成既符合2254號決議精神,又被各方接受的具體解決方案。

王毅表示,中方將繼續本著客觀公正立場,為推動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