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地铁设置了只限女性进入的单独车厢,选择使用这种车厢可以有许多种理由。比如,在汗味四溢的夏天,女性车厢的里的味道就没那么难闻,而且,也不会有男人偷摸摸地举起他的翻盖手机,奋力往你高领T恤里面拍照。
最后一个理由正是许多城市女性独自出行时要不辞劳苦地要赶到第一节车厢去的原因。新德里一年可以发生上千起强奸事件,因此被戏称为“强奸之都”。
然而,作为单身职业女性,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印度全国感受了一下,我发现性别隔离这种措施在新德里这样的大都市空间中,不仅会约束人的自由,而且长远来看,更是女性安全保护的一种倒退。对于印度这样一个世俗的民主国家,它不得不小心翼翼、十分卖力地在深植社会中的父权制与性别平等之间挣扎。女性车厢无疑向新德里民众释放出误导性的信息:即女性必须和男性分开才能保证自身安全,以及印度男性毫无自制之力。
对我而言,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是有问题的。虽然新德里地铁铁路公司估计,地铁每天乘客中有25%(或500万人)是女性,但这搞得只有八分之一的车厢是安全、指定的空间。同时,女性仍在努力证明外出上班是一个好的选择,努力证明交通并不会成为她们上班的安全隐患。
为什么不设置男性专用车厢呢?
我们来看看车厢的位置问题。新德里 Hollaback(时下流行的反街头骚扰组织)的员工 Devika Parashar 表明,当下女性车厢的位置既不方便进出,也不便于社交,她认为从安全角度考虑女性车厢是必要的,但女性车厢应该设置在列车中央,把男性安排在前后两端。
但是就算把车厢设在中央,还是不能解决一大群女性聚集在任何一个地点都会引发的副作用:即剩下的车厢对于女性而言都会变得更不友好,更不安全。
三年前,当一名女性在地铁黄线上被骚扰时,市民们撰写了一封请愿书《请取消差别对待》(Please Mend the Gap)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请愿书中写道:“经常会有男人告诉女人,她们并不被欢迎来到(普通)车厢,她们应该去只给她们开设的车厢。这种想法在乘客脑中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大部分人都把普通车厢默认成‘男性车厢’了。”
我知道“男性车厢”这种名称给人感觉很好。你急急忙忙上了地铁准备去开会,来到了一个本来应该是男女混用的车厢,但结果却发现自己成了一堆男人瞩目的焦点。剩下的路途中你一直在被一种令人不适的、穿透一切的眼神注视着,它们穿过你的皮肤,考验你的耐力,让你不知道这种感觉是来源于恐惧、不安还是一种本能。
从某种角度来说,单独设置女性车厢,正好从侧面强化了男权对公共空间的主宰。
是自由天地,还是仅仅是幻觉?
女性车厢在确保安全上并不万无一失。许许多多的男人都曾进入过女性车厢,有时甚至成群结对进去,为此地铁管理局不得不设置了专门的保安和罚款条例。然而地铁里的犯罪行为反而增加了。
新德里地铁管理局对待女性安全问题十分具有前瞻性。他们执行罚款制度,在整个铁路系统里张贴了标志和公告,并且训练他们的安保人员时刻留心骚扰事件。但我相信,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思想与态度上的转变,人们应该创造一种真正的安全,而不是营造一种舒适区的幻觉。女性应该在公共场合随处可见,而不是只待在指定的地方。我们要的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一小片自由的天地,而是在这样一个男性主导的城市里,号召更进一步、更系统地消除对女性的偏见。
当一节车厢里有不止一个女人时,女人的出现也许就会从特别存在变成正常现象了。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盯着她看,不停地抛媚眼,当真的有什么事件发生时,可能大家也不会袖手旁边了。
这也是一系列社会运动背后的动力,比如“巴布罗酒吧”运动(Pub Bharo),当时女人们都蜂拥进了印度南部的种种酒吧之中,再如“夺回我们的街道”(Take Back The Streets)运动,它利用街头艺术来呈现女性曾被骚扰的地点。在孟买,我注意到街上形形色色社会背景的女性随处可见,巧合的是,强奸和性骚扰事件反而更少发生。虽然孟买当地人的态度与新德里很不一样,孟买的地铁中也是有女性专用车厢的。不管是对于种族,还是对于性别而言,由于隔离而产生的平等都不会是好的选择。
重获公共空间
公共交通场所发生的性骚扰事件不止出现在印度。我自己曾在美国和欧洲遭遇过性骚扰:在纽约的地铁上,有个男人公开地在我对面手淫;在华盛顿的地铁上,几个男人好几次对我发出嘘声,或者趁着地铁拥挤直接贴到我身上。
这些城市没有相应地采用女性车厢,可以想见如果它们这么做必定会引起公众骚乱。华盛顿的一个反性骚扰组织“集体行动,以享安全”(Collective Action For Safe Space),提出研究地铁性骚扰这个问题,一时间,与我相似的种种尴尬的出行经历的证词大批涌现,有的甚至比我更糟。2012年,“集体行动,以享安全”的社会运动过后,华盛顿地铁宣布他们自己也要开展反性骚扰运动,人们可以轻松地在网上举报性骚扰事件,并为后续调查提供照片和影像资料。
想证明存在于新德里或东京的女性车厢是合理选择倒不难——因为女性确实有权选择乘坐她们想乘坐的车厢。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论调,就是说国家(尽管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强大的女政治家、思想家)还没有准备好,在条件具备之前,没有女人应该成为牺牲者。是的,当一位新德里的朋友跟我说,她们在熙熙攘攘的首都工作一整天已经令人紧张,回家的路上她们当然想避开所有不怀好意的目光时,我完全能够理解。
但是,鼓励女性停留在公共空间之外——即便是她们自发这么做——只会让像新德里这样的城市保持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街道上,地铁里,办公室中,全部都是男人。对我来说,女性在任何时间进入任何一节地铁车厢,都是合情合理的,我们要用行动说明:这也是属于我们的空间。
(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