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我仍然相信,長期來看,中國代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剋日前如是說。
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中國股市震蕩,以及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撲朔迷離,都引發了全球對中國經濟的憂慮。鋻於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具有“系統重要性”,既是“動力源”又是“穩定器”,出現這樣的關切理所當然。不過,個別媒體熱炒新一輪“中國經濟崩潰論”則顯然是誇大其詞了。
日前,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研究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新變化的國務院專題會、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通過中央這些最新政策舉措,海外人士進一步看清:中國經濟發展仍具有巨大潛力;中國政府具備有效管控風險的能力;中國當局擁有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的定力。
**增長潛力依然巨大
**
蒂姆·庫克之所以說中國機遇依然巨大,是因為看到中國中產階級仍將繼續壯大的基本面。同樣,在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佈雷默看來,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優勢明顯。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文章說,在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方面,中國“挑起的重擔”超過其他任何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去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27.8%,遠高於美國的15.3%;預計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進一步提高至28.5%。
佈雷默注意到,雖然中國進出口短期出現下滑,但從發展眼光看,向好的趨勢並沒有終結。2000年,中國進出口僅佔到全球貿易的3%,2014年這一比例上升到10%,而且這一發展趨勢仍在持續。這也是馬雲要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世界性商品交易平臺的重要依託所在。
英國埃森哲全球戰略諮詢主管馬克·斯皮爾曼說,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或有所放緩,但不會硬著陸,國內消費增長將彌補投資下降。中國對全球經濟而言顯然非常重要,其市場需求、海外投資、“一帶一路”戰略,都將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增長與穩定。
美國信安金融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施伯文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在上半年出現放緩跡象,近幾個月股市大幅震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但上述現象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正常波動。他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前景的信心沒有改變。
**調控能力讓人放心
**
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經濟出現波動在所難免。但鋻於中國的財政實力、外匯儲備和行政效能,中國政府有效管控風險的能力依然強大。
阿根廷阿貝塞諮詢公司總裁丹特·斯卡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風險整體可控,政府的政策“工具箱”足以應對經濟增速下滑問題。他認為,中國近期採取的貨幣政策措施有助於改善市場預期。經濟結構調整也正在穩步推進,這對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調整的完成只是時間問題,”他說。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也認為,中國宏觀調控的政策空間仍遠遠大於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法國金融投資專家迪迪埃·聖·喬治認為,中國正在推進市場化改革,也推出了降息、降準等流動性支持政策,“央行依然擁有很多彈藥”。
國際金融協會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查爾斯·科林斯說,受益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支撐,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接近7%的預期目標。中國決策層已認識到中國經濟增長必須適當減速,但也並不希望經濟出現“硬著陸”。
**應對風險保持定力
**
在國內經濟運行遇到壓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之際,中國政府高層發出了穩定市場預期的“強音符”。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專題會上強調“金融穩定事關經濟全局”。的確,中國的金融穩定不僅事關自身,也對全球意義重大,中國不會成為全球新的“風險源”。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近日報道說,在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有關講話表明,中國政府將採取有力措施穩定金融市場。
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國際金融危機期,人民幣始終承擔著“穩定器”作用,人民幣已經發展成為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重要力量。
星展銀行全球CEO高博德相信,中國央行可利用宏觀審慎工具避免資本的無序流動。他說:“中國將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將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針對中國股市近期的調整,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說,唱衰中國的聲音雖然大行其道,卻缺乏事實依據。中國正在經歷的是一場早該到來的股市調整,而不是什么金融或經濟危機。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刊文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該國經濟的變化會給全球經濟和金融系統帶來重大影響。一個增長更緩慢、更平衡的中國將使西方經濟體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