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情观察 | 印度100亿军购,想抵消解放军这一绝对优势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石江月

印度近日通过抛出巨额国际军购大单,加紧采购先进武器。继上周印度空军、陆军连续抛出了无人机、阿帕奇直升机的订单后,海军也向国际市场发出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大订单,要购买234架海军直升机。很多人好奇,印度为什么要购买如此大量的海军直升机呢?

大订单背后的“奥秘”

据美国《防务周刊》近日报道,印度海军向国际军火市场发出信息,将花费100亿美元购买234架海军直升机,其中包括123架海军多用途直升机和111架海军通用直升机。

根据印度军方的消息,他们已经向美欧几个主要生产武装直升机的公司发出邀请,包括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贝尔直升机公司、法国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当然,印度人不会忘了武器采购的“老伙伴”俄罗斯,新德里也向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发出了邀请。

从资金分布来看,这次军购中,印度海军打算花70亿美元要购买的123架多用途直升机,要求重量在9-12.5吨范围内,将用于执行搜救和反潜作战任务。

另外再花30亿美元用于购买111架4.5吨级、能携带1枚反潜鱼雷或2枚深水炸弹的通用直升机,用于轻型反潜、搜救、观察与电子情报,以及反海盗任务。根据反海盗的需要,这种直升机应能装备12.7毫米机枪和火箭发射器。

从这两种直升机的用途来看,这次新德里肯大手笔投入100亿美元,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一项至关重要,但目前又十分薄弱的能力——反潜战。

目前,印度海军直升机部队的主力为11架卡-28和17架“海王”(Sea King)反潜直升机,但大多数的状态不佳。在卡-28中,仅有4架可投入使用;“海王”可用数量也不到30%。此外印度海军还配备有少数印度自制的“猎豹”(Cheetah)轻型直升机,这种1975年生产的“古董”级直升机,已经达到服役年龄的极限,亟须“新人接班”。

最近几年,印度一直在打造反潜能力上投入了相当大的资源。2015年11月,印度海军首个P-8I“海神”反潜巡逻机中队服役。2009年1月,印度成为P-8I反潜机的首个国际用户,签署了8架飞机的购买合同,价值21亿美元。

P-8I是P-8A“海神”反潜机的出口机型,是根据印度海军的需求设计的。它配备了P-8A最初版本没有的美国电传公司“海洋眼”尾部雷达和磁异常探测器。这种飞机能够飞行1100公里抵达巡逻区域,并停留6小时,然后返回基地,总任务时间为10小时。

该机腹部装备的5枚MK-54鱼雷可以摧毁敌方潜艇。MK-82深水炸弹也可以打击潜艇,而这种炸弹是美国海军的标准装备。与印度潜艇建立数据连接的P-8I可以判断敌人潜艇的位置。这样印度潜艇就可以瞄准闯入者并发射鱼雷。2015年7月,印度宣布从美国追加购买4架P-8I反潜机。

既然印度人已经有了这么强悍的P-8I反潜巡逻机后,为什么这次还要采购如此大量的海军直升机呢?其实,除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反潜能力外,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以大额订单换取国内生产和技术转移。

据悉,这份价值百亿美元的大订单将按照印度总理莫迪“印度制造”的新政策执行,外国直升机制造商将与印度本地企业合作,在印度建厂生产直升机。印度国防部对印度本地制造商和海外合作伙伴的组合方式有最终决定权。

目前的竞标将首先确定国外合作方,今年晚些时候将选定印度国内授权生产厂商。最近印度人抛出的军火大单其实都是这个“套路”,达成印度政府以此推动“先进武器国产化”的目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投入巨资吸引西方军火制造商在印度建厂、进行技术转移,并让西方制造商支持印度大型武器装备制造公司,扶持军工装备外围的小型企业。

印度眼里的“大威胁”

在印度的“算盘”里,印度洋也是他们觉得可以威慑中国的工具。因为印度一直把印度洋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印度一些防务学者早就威胁,一旦发生中印发生战争,就封锁海上交通线,从而起到遏制中国海上航运的目的。

别以为印度人不敢这么干,要不是中国海军这9年来参与亚丁湾反海盗任务,水面舰艇和潜艇屡屡穿越印度洋,对印度洋的熟悉程度大为提升,印度人还真以为自己完全具备了这种能力。如今,在印度人眼里,要想封锁中国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交通线,面临的最大威胁其实是中国潜艇。

近些年,随着中国海军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陆续“路过”印度洋,印度人每次都搞的紧张兮兮,在媒体上大喊“中国潜艇威胁”。这当然也跟印度海军舰艇的反潜能力薄弱有关,毕竟针对水面舰艇而言,印度人对自己的岸基和水面反舰能力还“颇有信心”,而水下方面真是没啥信心。

于是,在中印洞朗对峙发生后,多家印度媒体7月初就开始炒作“中国潜艇进入印度洋”,一方面想突出中国潜艇给印度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想转移国际舆论的注意力,掩盖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的事实。

自中国海军于2008年底、2009年初开始派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护航以来,中方舰艇在印度洋的符合联合国决议和国际法的活动,总是被印度媒体不断炒作。早在2013年年末,中国海军已派出093型攻击核潜艇赴亚丁湾参与护航。当时印度媒体和军方人士就掀起了一轮“中国潜艇威胁论”。

对于印度洋这一海上交通和贸易往来极为繁忙的国际海域,美、英、俄、法等大国海军早已开展了定期或不定期巡航。中国海军在具备“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相结合的能力之后,加强在印度洋的存在,既合情理更合法理。

自2014年开始,中国海军093型攻击核潜艇、039型常规动力潜艇、039A型元级AIP潜艇等开始按年度计划进入印度洋,配合水面舰艇编队执行打击海盗、保护过往民用船舶任务。其中039型潜艇在长兴岛号、崇明岛号等远洋救生船(潜艇救援船)的保障支持下,承担了为我军常规潜艇部署印度洋探路的任务。

印度方面对此是十二分的警惕,不但大力加强位于孟加拉湾与缅甸海之间安达曼群岛上雷达站、监听站的建设,还先后与马尔代夫、中东一些国家、非洲马达加斯加等国签署建立雷达监听站协议,试图对中国舰艇形成监视包围圈。同时,印度还对斯里兰卡等国施压,要求这些国家不得接受中国潜艇的停靠申请。

在详细记录中国潜艇在印度洋出现的次数和型号,以及部署时间的同时,印度人不得不承认他们与中国海军在潜艇力量上的差距。中国海军目前拥有的具备作战能力的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总数超过60艘。

而印度海军目前只有十余艘,大部分都已严重老化。常规动力潜艇主要靠从俄罗斯引进的“基洛”级潜艇,而核动力潜艇只有一艘从俄罗斯租借的“阿库拉II”级攻击型潜艇,和一艘国产“歼敌者”号弹道导弹潜艇。

除了硬实力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外,印度更担心的是,中国在增加舰船部署活动的同时,还向印度洋部署了水文测量和海洋考察船以及间谍船,并绘制了海床地图。包括水深数据在内的众多资料具体显示了特定深度的水流和噪音,而海床情况对于部署潜艇至关重要。

想借助美日之力

这次印度采购234架海军直升机,从数量上看是非常大的。如果以搭载平台来计算,这些海军直升机将会登上印度的航母,主力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也就是说,将会对现有的印度海军舰载直升机进行新老更替,然后在印度未来部署的水面作战舰艇上搭载。

最近5年里,印度也在全力打造新的武器平台以及海军作战能力,这使得印度逐渐变身为“重要的海军大国”。当然,这中间的效率差的老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印度曾经寄以厚望的新型常规动力潜艇项目——法国“鲉鱼”级潜艇的印度国产化。

10年前这个项目就已经签署,但历经近4年的拖延后,印度海军6艘新型“鲉鱼”级也就是印度所谓“卡尔瓦里”级柴电攻击潜艇的首舰“卡尔瓦里”号终于在8月服役,对于想迎头赶上中国的新德里来说,这是个重大的里程碑。

但是,印度人并不太走运。为了准备让新舰服役,印度今年已进行了一连串海上与武器测试,其中包括试射德国的海鳕鱼雷,以及法国制“飞鱼”SM39反舰导弹。SM-39是飞鱼系列导弹的潜射型版本,该型导弹最大射程为70公里,与中国的潜射反舰导弹还有差距。

另外,由于印度因贪渎指控,取消了向意大利白头阿莱尼亚水下防务系统设备公司采购“黑鲨”重型鱼雷的合约。“卡尔瓦里”号若想对付敌方潜艇与水面战舰,仍缺乏主要的武器系统。目前只能用海鳕鱼雷替代。

印度也明白自己和解放军海军的差距,后者拥有283艘大型水面战舰,是拥有66艘大型水面战舰的印度海军的4倍多。

中国正在拉大与印度海军力量的差距。新德里电视台称,中国自主研发的满载排水量达1.2万吨的055型驱逐舰已于近期下水,该驱逐舰“要比印度尚未服役的最新型……驱逐舰大得多,战斗力也要强得多”。

要弥补这一差距,印度就凭自己的力量,累死也完不成。于是,新德里方面一直以来梦想通过加强与美日的关系,实现对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影响覆盖。这个梦想看来很快就会实现,看看莫迪6月底访美后抛给美国的巨额军火订单,这一次100亿美元的海军直升机订单说不定已经落入特朗普的腰包,现在招标只是一个形式。

因为除了美印关系逐渐升级之外,新德里与东京如今已经进入了双边战略伙伴的新阶段。莫迪与安倍晋三商讨了一系列合作计划,合作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外交、经济、防务、核技术、贸易、科技以及社会文化。9月中旬,安倍将访问新德里,届时日印关系又会迎来一轮“高潮”。

但是,即便如此,印度想在短期内抵消中国海军在潜艇上的优势,恐怕难度还是非常非常大的。

相关链接

亚太军情观察 | “2017-国际军事比赛”印度坦克铩羽而归说明了什么

亚太军情观察 | 关于印度向美国采购6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的看法

亚太军情观察 | 小数据起底世界第四空军


作者简介:石江月(可加微信公众号 Defence_SJY,分享深度军事分析),亚太智库研究员,国内资深军事媒体撰稿人。发表军事安全和国际防务文章达数百篇,《航空知识》《国际展望》《现代舰船》《坦克装甲车辆》及《环球时报》等国内多家媒体都有刊登和转载。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