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國與俄羅斯簽署聯合聲明,提出中俄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深化石油領域合作,儘快啟動中國輸入俄羅斯天然氣,擴大煤炭領域合作,中國還將積極研究在俄羅斯建設新發電設施,俄羅斯擴大對華電力出口。聲明還提出,中俄繼續努力推動雙邊貿易額在2015年前達到1000億美元,在2020年前達到2000億美元。
在普京啟程前,俄羅斯媒體報導稱,談判了十多年的中俄天然氣協定已進入最後階段,有望在普京訪華期間簽署。此份天然氣協定能否成功簽署,成為外媒關注焦點。
《華爾街日報》 報導,中俄天然氣交易已經談判了十年之久,為期30年的相關協定若能達成,可促使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巨頭OAO Gazprom在歐盟正試圖擺脫俄羅斯能源控制之際將戰略重心轉向亞洲。
報導援引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人員葉尼克耶夫觀點表示,俄羅斯迫切需要與中國達成協議,因為它需要向歐洲國家表明,俄羅斯找到了一個天然氣新市場。
報導稱,在近年來一些歐洲買家的需求下降之際,俄羅斯急於利用中國天然氣需求不斷增長這一機遇獲利,中國則希望更多地利用這種更為清潔的燃料來遏制空氣污染;但價格因素成為俄對華出口天然氣的主要障礙。莫斯科希望中國購買天然氣的價格能達到歐洲支付的價格水準,但中國希望價格能低一些。另一方面,如果俄羅斯和中國達成供應協議,落實起來也要幾年時間。
英國 《金融時報》 報導, 在烏克蘭危機上與西方翻臉後,普京希望他的來訪將傳遞一個強大信號:與中國合作關係的不斷加強,正在減輕俄羅斯對西方的依賴。
報導稱,這宗天然氣交易正被視為對以上說法有多少實質內容的一個考驗。為達成這一拖延已久的交易,中俄雙方似乎都做了讓步。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掌門人伊戈爾•謝欽表示,普京已提出為供應中國的氣田免除一項礦物開採稅,而北京則願意停止對俄羅斯天然氣徵收進口關稅。
報導稱,一些業內高管和分析師認為,中國正要求俄方在天然氣定價上做出更大讓步。一位業內高管表示:“普京想要達成這一交易,以便向西方傳遞一個信息:他是有選擇的。他確實非常想達成協議,不過他將被迫做出一些勉為其難的讓步,我肯定中國人會利用這一點。
報導援引專家觀點,如果雙方不能完成拖了10年之久的天然氣談判,會令人們質疑中俄間正在形成的軸心關係到底有多強。
《紐約時報》 報導指,中俄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將“儘快開始;聲明措辭,表明雙方無法及時消除在天然氣價格方面的異議,使得兩位領導人無法在會晤期間宣佈這項交易。
報導指,能源分析人士此前預測雙方最終將達成協議,部分是因為俄羅斯可能願意接受中國的“強硬壓價,以便增加俄氣公司向亞洲銷售天然氣的管道,遠離不景氣的歐洲市場。
報導指,有些分析人士認為,另一個有利條件是兩國的政治訴求一致。鑒於美國和歐洲正在就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中國將願意向俄羅斯提供幫助;同時,由於美中關係目前比較緊張,中國也會願意與俄羅斯站在一邊。
人們還曾預計普京會答應中國的價格要求,部分是因為俄羅斯經濟疲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俄羅斯2014年的經濟增幅將為0.2%。
但報導援引東京能源經濟研究所高級分析師伊藤莊一表示,中國並不急於簽訂協定。“中國已經從中亞,現在還有緬甸獲得了足夠的天然氣,可以維持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他說,“除非俄羅斯在價格上讓步,否則中國沒理由簽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