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馮唐要投資的醫療領域,是怎樣的一樁大生意?

亞太日報

text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私募股權投資部門(CCP)在香港宣布任命資深投資人張海鵬博士擔任高級董事總經理。張海鵬將主管CCP戰略重點之一的醫療領域投資。

張海鵬,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作家馮唐,因為出版數本暢銷小說而出名,代表作包括《萬物生長》《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北京北京》等。曾就職於麥肯錫,擔任過華潤集團戰略管理部總經理、華潤醫療集團有限公司CEO等職位。

跟馮唐提起他任職中信的消息,他是這樣回復的:

“有一個人天天背水上山,後來山上有了井,他還一直背著,有人就說,你干嘛還背著這個簍,他說後背冷。”這麼多年之後,看到這句,還是想說點什麼,最後還是不知道說點什麼,不放是初心,放下是修行,本一不二。

那麼,馮唐背上的簍裡是有多少金礦呢?前段時間經緯喻志雲和周密針對互聯網醫療作了探討,以下為分享。

市場

中國醫療市場仍然發展程度不高,但也給醫療行業帶來了空前的機會。目前國內醫療市場主要的兩個特征是

醫療花費不足

去年中國的醫療支出5200億美元,占到GDP的5%,美國統計的數字是2.9萬億美元,占到GDP的18%。如果把數字再人均一下,中國和美國差距更大。中國人均醫療支出只有400美元,而美國是9600美元。

醫生資源不足

2011年,在中國每一萬個人擁有的醫生是14個,大概是美國的二分之一。每一萬人擁有的護理人員,我們是15,不到美國的1/6。還有一個中國特有的現像就是中國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最好的資源,包括人員、資金、設備都在大城市的大醫院。

但這也意味著中國醫療市場廣闊的空間,目前中國的人口在持續地城鎮化,有近六成的中國人口是居住在城鎮。加上人均收入不斷的增加,都會驅動醫療消費的持續增長。

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在不斷在加大對醫療行業的投入,目前政府的醫保已經實現了大於95%的覆蓋率。同時政府的醫保報銷標准也不斷在增加,過去幾年增長了三倍以上,從2008年的80元到了現在的240元。同時政府也在不斷的加大對於基礎設施的投入,在醫院方面不斷的投入,不僅僅是大醫院,也包括咱們的社區醫院還有鄉鎮診所。

今年上半年中國醫療行業融資活動,投資案例一共177起,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6%,相對應的金額達到39億美元。這是非常可觀的數字。

機會

目前投資機構的醫療投資主要有實體醫療和互聯網醫療兩條線。

實體醫療包括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還包括醫藥。但在中國投資風險跟投資回報還不能完全成比例,像經緯這樣的機構精力主要會花在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上。在看醫療器械類的創業項目時,會關注技術驅動型的公司,因為產品壁壘在那裡,同時也要有高性價比,才能與國外儀器競爭;而對於醫療服務型的公司,則要看這種醫療服務的市場是不是足夠大。

互聯網醫療上的投資則會偏向品類經濟,醫療+O2O,醫療+SaaS,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及泛健康等領域。

品類經濟 :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醫療資源不對稱,還有不同醫院醫療資源不對稱帶來的機會。

醫療+O2O: O2O跟醫療嫁接就會產生很多好項目。比如說醫生預約,護士預約上門,護工等等很多方面。

醫療+SaaS: 圍繞醫生服務的SaaS會很有價值,用SaaS切入這個行業,可以做圍繞醫生供應鏈的服務環節。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毋庸置疑對整個互聯網來講,向下滲透是O2O的公司,向上就是大數據。這塊來講基因測試之後,健康服務、農業服務會產生海量數據。計算資源和計算能力不是原先那種方式可以解決的,就涉及到一個平台化外包的問題。也是強調跨界,數據科學家和基因對接。

經緯過去投了如女性健康平台美柚、整形平台新氧和更美、糖尿病管理應用掌上糖醫等。在周密看來,“我們在實體醫療某些方面是落後國外五到十年,我們在互聯網,在整個移動互聯網與醫療嫁接方面,我們可能跟國際上是基本非常接近的。這是非常重要的機會。”

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醫療行業的創業者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有很多。例如我國醫生自由化程度不高、不同地區醫療體制有偏差、醫生資源稀缺、傳統醫療團隊與互聯網團隊磨合難等等等等。這也是考驗馮唐、考驗周密、喻志雲這些投資人,考驗各個創業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