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开始从PPT中走出,量产和交车成为下一步的关键。
4月23日,小鹏汽车G3正式在国内公开亮相。在发布活动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宣布G3的价格区间在20万-28万元,将于4月26日正式启动预定,并在年底前完成交付。
小鹏汽车算是国内新造车势力中的先行者。早在2016年9月,小鹏汽车首家发布Beta版样车并首次进行试乘试驾;2017年10月,首批工程量产车(1.0版)在郑州成功下线,成为最先拿出产品的新造车品牌。
之所以这次会推出基于小鹏1.0量产车发展而来的2.0版——G3,何小鹏毫不避讳地说,“小鹏1.0还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对于任何新造车企业,消费者都不应该是第一批用户。所以在1.0量产车的基础上,G3在投入市场前会完成更好的迭代。”
相对于小鹏1.0量产车,G3在设计、续航、工艺和供应链四方面做了升级。
但对于何小鹏来说,从互联网公司到造车企业,让他感觉“非常痛苦”。除了产品研发,销售体系、自建工厂、团队建设、充电体系搭建、公司融资等一系列工作让他忙到只能“住在公司里”。
为保证量产和质量,小鹏汽车自己投建了生产基地。其中,肇庆智能制造基地占地3000余亩,将于2019年底正式投入生产;在小鹏汽车与合作伙伴海马汽车现有的郑州海马二厂的基础上,双方一起投资30亿元建设了海马第三工厂,该工厂将完全为电动汽车的生产而设计,目前已经在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生产。
在充电桩的布局上,小鹏汽车方面表示,未来首先会在广州、北京、深圳、上海和杭州以及珠三角地区实现5到10公里范围内的快速充电网布局。接下来,还会提供1000个自建超级充电站、1万个自建超级充电桩、10万个合作第三方充电站,保证用户能够在20分钟充满80%电量的充电服务。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小鹏汽车特地安排了去年10月加入的前特斯拉技术专家谷俊丽发表演讲。目前后者担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全面负责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的创建,领导人工智能创新和自动驾驶软件的研发,并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谷俊丽称自动驾驶是小鹏汽车的核心命脉。在此前发布的小鹏1.0量产车中,全场景自动泊车就被小鹏汽车作为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据介绍,此次推出的G3车型将达到2.5级自动驾驶,实现可升级、可扩展的特性,并且配备强大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和手机APP远程控制。
谷俊丽透露,未来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将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提升:
第一代自动驾驶产品,将以采用集成+自主研发方案,提供类似自动泊车的技术,推动自身的AI技术发展。
第二代,小鹏汽车将采用国际尖端芯片,自主去做芯片和软件,以达到小鹏汽车跟中国场景落地的自主研发。
第三代,小鹏汽车将深度整合AI能力,算法自研到深度定制,持续扩充芯片的计算能力。
“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大规模量产具备六维感知能力的高智能互联网汽车(AI Car),使得车辆能够具备自我感知、物体感知、高精定位、预测未来、交互和事件及决策推理能力,提高自动驾驶在中国驾驶场景的安全和创新。”谷俊丽说。
在Tesla Model S后,何小鹏立志要做中国化的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打造高颜值、高性价比、高智能进化的AI汽车。何小鹏称,他希望在中国新汽车时代开创AI+互联网+电动汽车的巨大机会。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一个大规模的研发团队必不可少。目前,小鹏汽车拥有近1000名整车和互联网研发人员,预计在2018年底团队将达到3000人,其中2000人是研发人员,而这其中,有30%-40%的人在做自动驾驶跟互联网的研发;明年团队或将扩大到5500人的规模。
那么,小鹏汽车在AI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它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其它厂商有哪些差异?G3量产车的交付进展会如何?何小鹏与谷俊丽接受了全天候科技在内的媒体访谈,如下对话实录(全天候科技做了摘选和编辑)。
自动驾驶与互联网的可升级
问:小鹏汽车想打造的AICar与其他智能汽车产品本质的区别在哪?
何小鹏:最基础的是自动驾驶和互联网功能能够升级。从语音说话到汽车理解到运动控制判断到进行加速,看起来很简单的逻辑,但真正在这条线的逻辑背后,需要它的安全、数据、效果都能够打通,只有这点做好以后,才有可能做成什么样的场景、解决什么样的服务、做出什么样的产品。
今天国内绝大多数的车还做不到自动驾驶和互联网的升级。它还没办法拿到你的数据,根据你的情况升级和调整你的车,做出汽车的硬件模型或者ECU体系、软件架构。
问:对于自动驾驶和互联网的升级很多汽车产商都可以做,小鹏汽车要做的差异在哪?
谷俊丽:如何定义自动驾驶这个问题就决定了一半的成功。现在对自动驾驶的定义太多,有的说是传感器问题,有的说是AI问题,有的说是纯计算机视觉问题,有人说是纯cloud(云计算)问题。我们今天定义的是亚洲的自动驾驶。从定义层面切入,抛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从量产车场景、大数据的收集,从算法到训练,再到车上的计算,形成快速迭代。相信这个方法论一旦建立,并且我们的产品推广出去,这就会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何小鹏:新造车势力说的比做的多得多。有些他们从技术角度是做到了,但是却没做到让用户从感知的角度上体验到它的升级,我想说的是技术可行性和用户认知度有非常大差别。小鹏汽车可以做到用户强感知、高频率使用,并且把它运营起来。
问:小鹏汽车强调的L2.5级自动驾驶技术,是不是ACC+LKA+自动变道?
谷俊丽:我们对L2.5级的定义是在中国场景下有差异化,比如对中国特定交通模式的处理要能够做到感知和车辆控制,这是我们主要的目标。
何小鹏:不是自动变道,是命令式变道,因为自动变道是第三级的基础表现,今天还没有一家车企做到自动变道,包括特斯拉。
问: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的主要方案是视觉部分,该方案是不是主要参考MobileEye的方案?
谷俊丽:我们在G3上用的是博世摄像头,但是在下一代车上会采用自研方案,不会采用集成的方案,这样更能满足创新算法,解决我们想解决的问题。
问:小鹏汽车是否有规划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时间进度表?
何小鹏:我们G3车型是L2.5等级,下一款车是L3等级,再下一款是L3.5等级,同时会做一个L4的。小鹏汽车会把每一级自动驾驶都做,这样才能懂硬件、软件和用户体验。我相信是不可能跳跃的,如果不做二级自动驾驶,怎么可能跳去做四级自动驾驶?生命的风险应该是所有创业者必须放到非常重要位置来考虑的,应该扎扎实实,不能一味追求速度。
问:目前自动驾驶不能覆盖全部使用场景,在未来小鹏汽车除了发展自动驾驶以外,是否有规划其他科技方向的研发?
何小鹏:我们认为汽车智能分为车内智能、车身智能、车外智能,自动驾驶只是车身智能的一部分,我们将来肯定会做很多的智能化布局,但是要想做好智能化还需要很长时间,有些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看到,有些可能还需要汽车换代才能实现。
问:从技术上来看,在国内研发自动驾驶是否比国外更困难?
何小鹏:目前全球领域的自动驾驶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前沿式的自动驾驶,比如Google、百度的apollo的模式,它们是比较前沿性的。我觉得这里面走得最快的是Xavier,但从运营效率来看,这类公司的商业效率是很差的,因为这个系统很贵、赚钱很少。
第二种是真正发展L3的,在中国我还没有看到一家真正的厂商推出自己的L3,今年开始有一些公司有计划的合作去研发,但由于各个国家的政策和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发展也是不一样的。
从汽车制造厂商变成出行企业
问:今年底时小鹏汽车要完成用户车辆的交付,目前小鹏汽车量产的工厂筹备情况怎样?
何小鹏:工厂现在的推进速度非常顺利。该工厂是我们和海马一起投资,下半年出交付产能问题不大。所有新造车势力担心的都不是产能问题而是品质问题,品质关过了,销售问题就不大。
问:现在小鹏汽车的工厂是以订单化生产为主还是批量化生产为主?
何小鹏:特斯拉有两个问题:第一,过早的全球化和过多个性化,导致它的生产效率很低。
在我看来,我不太愿意接受一个订单很久后才交付车辆,所以我什么时候开发布会就离交付汽车的时间很短了。因为我们不会有4S店的模式,我期望的模式是提前生产一些,不会非常个性化,相对收敛才能够把品质做好、把规模化做好。
问:小鹏汽车G3的目标受众是哪些群体?
何小鹏:我们没有非常准确的对标对象,在我们这个赛道里很少有同类型的车,如果真要说有的话,可能就是model 3,在蔚来可能有很多model 3的用户会变成我们的用户群。
问:接下来小鹏汽车会如何扩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对用户的服务质量?
何小鹏:我们基本会通过自营跟合作的方式将维修、保养、充电等服务在国内主要的地区实现全覆盖。二级的维修基本都采用合作的方式。对于自动驾驶的方面、电的方面,每个城市会建立大的综合服务中心解决复杂的维修保养体系。将来是个组合体系,我们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问:在服务网络建设上,投入的总占比如何?
何小鹏:对所有新造车势力来说这个投入占比都不小,但这是前几年必须要投入进去的,对我来说这叫基础建设费用,基础研发费用。基础销售网络、基础维修网络都属于基建,这个基建跟车不能绑在一起,否则这个车太重了,一定会有大投入,之后很多整车厂会进入像我们及一样的模式,网络成本是很高的。
问:小鹏汽车作为国产品牌的新造车势力 ,该怎样面对传统车企的入局?
何小鹏:今天是汽油车为主导,之后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快速起来,但最后一定是AI汽车。未来汽车硬件架构体系跟今天硬件架构体系有很大不同,这个体系是所有人都没有经历过的,需要探索。今天新能源汽车只是给我们一个窗口,让我们进去得更快一点,而不是核心。
小鹏汽车除了现在做的汽车产品以外,在未来会不会向新的出行方式上面拓展?
何小鹏:我们肯定会,但什么样的时间点、什么样的节奏来做,等我们做的时候再跟大家宣布,小鹏汽车不仅仅只是想做成一个汽车制造厂。
问:未来3年、5年、10年小鹏汽车分别有怎样的目标?
何小鹏:把组织体系建好,把销售网络建好,把供应品质做好,这都是我们在3年内的核心目标;3年后的核心点就是每年能够出一款车,把品质做好,把特色的自动驾驶跟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延伸上去;10年后我们肯定从汽车制造企业变成一家出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