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人的中国生意经

亚太日报

text

漫画家笔下的东京。

【亚太日报 虞超】提到中日地理位置,人们总习惯用“一衣带水”来形容,而说到中日关系,人们最常提的四个字叫“政冷经热”。如果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事实又如何呢?一位在中国工作了16年的日本友人,带来了他的答案。

见解独到的日本人

毛利元先生2000年来到深圳,目前在一家从事工业级触摸屏,LCD屏等电子产品贸易的日本企业担任总经理一职。“你们应该都看过《名侦探柯南》吧?我和毛利小五郎一样,都姓‘毛利’”,每次自我介绍时,毛利先生都会面带微笑的用流利的中文提起这个哏,“但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应该叫我‘毛总’而不是‘毛利总’”。毛利先生来中国之前曾经在包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工作过,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尤其擅长生产、采购环节的管理。他说,近几年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了这里,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毛利先生说,他很喜欢中国的风土人情。

“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不一样,他们更重感情,在谈生意的时候,也会首先考虑对方是否值得信任。”毛利先生说,在他曾经去过的其他国家,合伙人会用合同书上的各种条条框框约束你,但如果你和一个中国合伙人建立了彼此间的信任,那么即使合同上有些条款没能达成,也不会影响彼此间的合作,如果有的条款订立得过于苛刻,他还会想办法帮助你。“中国人还有着很强的执行力,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许多机遇都转瞬即逝,所以中国人大多会第一时间选择把握这些机遇,即使失败,下次机遇出现的时候,他们依旧会毫不犹豫的大胆尝试。”说到这里,毛利先生露出赞许的神情。“日本则不同了,由于经济的长足发展,日本企业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经验都相当成熟,许多企业都制定了详尽的守则规范自己的员工,但这在无形中同样导致了每个管理人员都循规蹈矩,缺乏必要的冒险精神,很多项目的进展速度都很缓慢。”

“所以说,中日两国的企业应该取长补短,精诚合作。”毛利先生意味深长的说。

略有隐忧的中日经贸

日本对华投资额远高于中国对日投资。

在中国,像毛利元先生这样的日本人还有很多,他们不辞辛苦的来到中国,为中日两国间的贸易往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即便如此,两国间的经贸关系近几年却一直非常微妙。

“众所周知,在中日经济关系上,日本对华投资相对于中国对日投资占压倒性多数。因此,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一直在积极开展面向中国企业的对日投资支援工作。”来自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ExternalTradeOrganization,JETRO)广州代表处天野真也所长不久前在一场名为“中日企业合作交流商务论坛”的活动中表示,“目前,广东和日本的经济关系上,投资与贸易都有减少的倾向。如何采取措施扩大双向投资,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JETRO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省外商投资总额中,来自香港的投资占76.2%。来自日本的投资在2012年为4.8%,此后的3年投资金额及占比都有所减少,2015年下降至1.7%。日本的对华投资总额为32亿1千万美元,其中对广东省投资额4亿5514万美元,占比达投资总额的14.2%。近10年来,对于日本来说,广东省占比一直保持超过10%的水平。但从广东省与日本的关系来看,近年日本的贸易额占比呈减少趋势。截至2014年,广东省对日出口额为259亿3900万美元,占出口额的4%。日本的进口额为419亿7800万美元,占进口额的9.8%。进出口额占比均有所下降。

在华日企状况各异

大型日企在华盈利状况也仅仅是“尚可”。

在中国的日本企业,其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以广东省为例,《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6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在广东省内的日资企业,合计省内各地日本商工会会员企业数已达到2150家。据JETRO在2015年10月至11月针对在华日企进行的《2015年度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活动实况调查报告》中广东日企的回复情况来看,未来一两年在华业务将进一步扩大的企业占36.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1%)。同时,表示会缩小在华业务或向第三国家和地区转移或撤退的企业占15.7%,位居全国榜首,这表明在华经营活动陷入困境的日企较多。针对日企在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广东日企中91.9%的企业表示是由于员工工资上涨,这一比例远超全国平均水平(84.3%),位居全国第一。

中日经贸关系的新出路

日本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研发团队。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人口红利逐渐耗尽,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随之而来的是用工成本的急剧攀升。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出卖廉价劳动力,用衬衫换飞机的世界工厂了。与此同时,许多中国企业开始了艰难转型,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自然要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而具有高精尖技术的企业则在努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的积累,而过去的那套技术引进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这种时候,依旧可以向我们的邻居日本寻求帮助。据一位JETRO的工作人员介绍,日本有许多中小型企业是专门为知名日企提供技术支持的。他还认为,中国企业需要以寻访名士的态度,虚心学习日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参与技术开发,甚至还可以“拿来主义”的方式,直接在日本设立研发部门,获取日方最顶尖的科研人员和最新的技术支持。

后记

虽然愤青辈出的80后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90后也开始自食其力,但互联网时代从来不缺满嘴正义的键盘侠。中日关系固然容易敏感,但动不动就要抵制日货,显然早已不合时宜。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关系已经你中有我,难分彼此,多少知名日本产品已经变成“MadeinChina”,再来抵制日货,难道要让那些在日企工作的同胞们喝西北风吗?

所以,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

在21世纪,势均力敌的国与国之间已经很难再爆发战争,“中日间必有一战”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战争,原本就是最终手段,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会爆发,“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正途。这一点,迫使土耳其道歉的普京总统就是当前的典范。

诚然,中日两国几千年来一直龃龉不断,但深度合作与对话沟通才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应该携手共进,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