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走進斯里蘭卡熱電之都感受中方企業帶來生活巨變

亚太日报

text

(運營中的普特拉姆燃煤電站。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邱兵發自科倫坡:普特拉姆曾經是斯里蘭卡西北部一座名不見經傳的窮困小鎮,如今因為有了全國首座燃煤電站而遠近聞名。這座由中方貸款、中國公司承建的燃煤電站並網發電後不僅為斯全國提供了50%以上的電力供應,而且還使長期居高不下的電價得到平抑。

(來自東部特亭可馬利的一群學生正在參觀普特拉姆熱電站。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日前,亞太日報記者走進被稱為“熱電之都”的海濱小城普特拉姆,親身感受了過去幾年普特拉姆燃煤電站給當地百姓生活帶來的巨變。

(普特拉姆郊外海邊農田覓食的白鷺。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普特拉姆距離首都科倫坡以北約120公里,位於被碧海藍天包圍的卡爾皮提亞半島,這裡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樹木蔥蘢,環境清幽,氣候宜人。普特拉姆城外是如詩似畫的田園風光,鄉間道路上羊群漫步,曠野中牛群星散,天際白鷺翻飛……

(普特拉姆熱電站附近地區曠野中白鷺在覓食被一頭牛驚嚇的昆蟲。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一進入普特拉姆城,則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商業氣息:街道齊整、店鋪林立、搭客三輪一字排開。日用百貨店主桑塔拉對亞太日報記者說,自從有了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居民再也不用飽受一日數十次的停電之苦,買賣也因此越做越紅火。

(普特拉姆熱電站附近地區曠野中的牛群。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燃煤電站帶來的改變不僅僅發生在城中,也深刻影響著當地農村居民的生活。電站周邊那拉卡利亞區明亞村民拉賈勒特納對記者說,如今昏暗的煤油燈被明亮的白熾燈替代,狹窄的泥濘小道變成了筆直寬敞的水泥大道。

(一群羊正在馬路邊漫步。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在拉賈勒特納家,記者看到,這個三口之家現有住房已稱得上寬敞,但一側仍在擴建。談起最近幾年的生活變化,他說:“我在這個村子整整生活了18年,見證了燃煤電站建設的整個過程,許多人在電站找到了工作,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一名牧牛人正在拾撿稻田上雜物。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普特拉姆以盛產煙草、辣椒、芭樂、番木瓜及西瓜等經濟作物聞名。拉賈勒特納介紹說,他家種植著1英畝洋蔥,以前每月的柴油發電成本是20000盧比(約148美元),負擔很重,現在只需3000盧比(約22美元)。現在,全家除了洋蔥種植,妻子還在燃煤電站找到了一份穩定工作,月收入18000盧比(約133美元),生活改善很大。

(一群耕牛在中方貸款建設、經普特拉姆通往北部地方的高等級公路旁樹蔭下躲避炎熱。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燃煤電站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一度引起當地極大關注。對此,拉賈勒特納說,電站對周邊環境不僅沒有影響,反而因電力供應充足以及電價下調促進了當地生態農業的發展。

(一輛農用拖拉機正在中方貸款建設、經普特拉姆通往北部地方的高等級公路行駛。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飛灰綜合利用,變廢為寶,造福一方,”東京水泥公司飛灰化驗室負責人拉克瑪律在回答記者關於燃煤電站環保問題時說。他解釋說,飛灰是煤燃燒後伴隨產生的細碎粉末物。東京水泥公司是普特拉姆燃煤電站所產飛灰的主要採購商,目前採購電站所產43%的飛灰。在電站建設前,斯里蘭卡所用飛灰主要從印度進口,如今從普特拉姆燃煤電站採購的價格是以前進口價格的三分之一。

(中方貸款建設、經普特拉姆通往北部地方的高等級公路。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據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工程項目部現場總經理王路東介紹,該電站總裝機容量為90萬千瓦。自去年9月全部建成投產以來,電站已累計發電80億千瓦時,為業主錫蘭電力局節省發電成本1000億盧比(約合7.6億美元),一期投資已完全收回。目前,該電站已成為斯最大盈利實體。

(普特拉姆燃煤電站控制中心。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

普特拉姆燃煤電站是斯歷史上第一座燃煤電站,承建和技術輸出方是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資金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優惠貸款。這是迄今已投入運營的中斯兩國最大經濟合作項目。

(中國援建的中斯友誼象徵——科倫坡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中心。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