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新风吹进大凉山 彝家客厅折射风俗之变

中国新闻网

text

保石里布莫和妈妈打扫客厅。 吕杨 摄

中新网凉山9月15日电 题:现代文明新风吹进大凉山 彝家客厅折射风俗之变

作者 王鹏

“从小到大,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客厅。”九月中旬,在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拉莫乡挖曲村,18岁的保石里布莫和妈妈打扫完客厅,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墙上的全家福里,她笑得很腼腆。这个生长在大凉山的彝族女孩说,“现在过的是祖祖辈辈想象不到的生活”。

凉山是中国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当前中国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中有7个在这里。其脱贫的艰难,不只在物质层面。多年来,受曾经奴隶社会的传统文化影响,以及客观条件所限,彝族民众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落后,因循守旧、苦熬守穷。

波波乡乃托村村民在广场上跳舞。 吕杨 摄

在保石里布莫的记忆中,15岁以前,家中5口人挤在一间到处是泥巴的土坯房里。没有猪圈,房子外墙被猪啃得凹陷,怕下雨,更怕地震。家里没有床,她和妹妹只能挤在柜子上睡。“经常睡着睡着掉下柜子,还被老鼠吵醒。”

2016年年底,随着甘洛县脱贫攻坚的推进,保石里布莫一家搬进了两层的彝家新寨。在这个2019年实现脱贫的村寨里,如何让彝族民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挖曲村,打造“客厅文化”是移风易俗的关键之一。来自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的挖曲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小勇介绍,在这项行动中,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免费帮村民把客厅家具配齐,并长期入户宣讲文明生活习惯。“彝族乡亲吃饭不习惯用桌子,我们就请他们来工作队,跟我们一起在桌上吃。”

保石里布莫家的新居。 吕杨 摄

如今,保石里布莫家的客厅里,沙发、茶几、电视柜等家具整齐摆放,曾经的火塘已被暖灶取代。这个客厅,与城镇居民的客厅没有太大区别。

“以前的老房子里,东西衣服乱放,我们在地上吃饭,一般两三个月才洗一次澡,从来没刷过牙……”回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保石里布莫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又严肃地说,“我再也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了。”

在甘洛县波波乡乃托村,一个特殊的超市引人关注--“新风超市”。超市里生活必需品琳琅满目,但村民们不需购买,而是用“新风积分”兑换。

乃托村村民抵阿依说,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会不定期到家中对生活习惯、环境卫生打分,不同的积分可兑换相应商品。“我们家的积分是村里最高的,攒够500分后,我要兑换一台洗衣机。”拿着刚刚兑换的一包纸巾,抵阿依爽朗地笑道,在“新风超市”的作用下,村民们早已养成好习惯。

波波乡乃托村“新风超市”一角。 王鹏 摄

除了生活习惯,薄养厚葬、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也曾增加着彝族民众的负担。挖曲村驻村帮扶队员吴星霈说,过去村里老人去世常常杀十几头牛羊、大宴宾客,孩子结婚还广收彩礼、互比排场,造成走一位老人还几代人情、娶一个媳妇背一身债的困境。

如今,在乡规民约和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陈规陋习正在消失。2019年,挖曲村村民马海说补父亲去世,办丧事时,家中只杀了一头牛招待亲朋。“现在客人来多少,我们就准备多少,不但没有怠慢客人,红白喜事的负担也轻了不少。”马海说补说,彝族人好面子,民族传统风俗是应该保留,但也要与时俱进。

无论是“客厅文化”还是“只杀一头牛”,折射的均是大凉山风俗之变。现代文明新风正吹进这片沉疴之地,正如保石里布莫所说,“这里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群人,但其实一切都不一样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