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為何不可怕?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網,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5日刊登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柯成興的文章,稱中國經濟放緩不可怕,并闡述了原因。文章指出,當人們思考一個國家的經濟成功度時,很容易將理解建立在對一般國家的理解上,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不可能繼續以每年超過6%的速度增長,因爲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保持了如此長時間的高速增長。

不過文章認爲人們應該抵制這一想法。首先,成功必然是與普通的範式不同的。人們或各個國家發展情況的平均值,甚至是大多數人和國家的發展情況並不能告訴大家會發生什麽。其次,即便是人們通常認爲的增速放緩和通常人們考慮的數據樣本的崩潰,也不一定代表失敗。

作爲經濟增速最爲驚人的經濟體之一,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增速曾在十多年時間內每年都保持在6%以上。

但1980年之後,新加坡經濟增長率比成功時期驟降了4個百分點。台灣地區和韓國也呈現了類似發展軌迹。上述幾個經濟體都經曆了井噴式的增長和隨後衰退的軌迹。

有專家基于上述案例總結說,截至目前,中國經濟已大大偏離了統計數據。中國經濟不可能如此持續發展下去。僅憑嚴酷的統計學現實就可以揭示,中國經濟幾乎肯定也會衰退。

那麽,如果中國沿著與新加坡等經濟體的相同軌迹發展,情況會非常可怕嗎?那就要看看新加坡和其他東亞奇迹式經濟體失敗的經濟過熱實際上帶來了哪些後果?

文章稱,上世紀60年代前五年,新加坡、台灣地區和韓國的人均GDP分別是美國的16%、13%和7%。2007年至2011年,美國經濟因全球金融危機顯著放緩,之後所有其他經濟體也紛紛步其後塵。確實,在這一時期,幾乎所有經濟體均經曆了增長、下滑、快速增長和大幅放緩。

但波動是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麽,最終結果是什麽呢?從過去五年的平均數據看,新加坡、台灣地區和韓國的人均GDP已分別增至美國的116%、65%和62%。即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新加坡人均GDP也已超過美國。

文章稱,雖然新加坡、台灣地區和韓國三個經濟體均給人們留下了失敗的印象,但它們的表現一點也不差。實際上,從人均GDP指標來看,當前的新加坡與美國相比更像是第一世界國家。

文章認爲,也許,觀察經濟增長的加速和驟然放緩並不足以回答以下重要的經濟問題:不同的經濟增長格局(增速加快或放緩)是如何提升一國的長期福祉的?

統計學意義上的增速放緩當然蘊涵于新加坡和其他東亞經濟體的增長軌迹之中。但這是否意味著這些經濟體失敗了呢?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文章稱,當前,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3倍。即便這一數字降至4倍,中國僅以韓國的速度增長,中國經濟總量也將在幾十年內達到美國的2.5倍。如果中國以新加坡的速度增長,則其經濟總量將達到美國的4.5倍。

當然,中國今後也有可能比其他經濟體做得更好。但要進一步取得成功,中國所要做的也許就是與新加坡一樣允許出現驚人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