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史競男)2015年中國生產故事片686部,其中院線上映320部,比2014年上映259部有大幅增加;共有48部國產影片票房過億元,比2014年的36部增長了33%……
在由中國影協、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25日在京舉辦的2016中國電影發展論壇上,《2016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2016中國電影藝術報告》發佈。兩份報告指出,2015年國產電影顯示出創作生產活躍和品質提高,為中國電影新的黃金十年拉開了序幕。
《2016中國電影藝術報告》顯示,2015年的中國電影呈現了小康社會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一方面為觀眾提供文化娛樂;另一方面也為觀眾提供對社會現實的認知和對共同價值的認同。這一年的中國電影,在主流的商業娛樂電影以外,出現了許多風格、形態、題材、主題和訴求各異的影片,構成了2015年中國電影前所未有的文化多樣性和豐富性。
2015年,中國的商業娛樂電影在與被看做好萊塢大年的進口電影的競爭中,體現出超出預期的競爭力,出現了《捉妖記》《尋龍訣》《夏洛特煩惱》《煎餅俠》《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港囧》等一批主流商業影片;同時也出現了《狼圖騰》《刺客聶隱娘》《山河故人》《十二公民》《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老炮兒》以及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這樣風格獨特、創作嚴肅的多樣性電影,而《闖入者》《師父》《一個勺子》《心迷宮》等影片也一改常規類型片模式,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創作個性。
“可以說,2015年的中國電影,是電影產業化改革13年來類型最為豐富、風格最為多樣、特色最為鮮明的一年。”報告稱,《捉妖記》標誌著中國幻想類電影開始被主流觀眾所接受並成為國產電影的重要力量;《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標誌著中國原創動畫電影開始真正成為全年齡段可接受的電影類型;網際網路文學、視頻、遊戲IP開始成為中國電影題材、類型的寶庫。
《2016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指出,“電影工業化”成為中國電影年度關鍵詞。中國電影要“走出去”,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按工業化體系生產大片是要素之一。所謂“中國式大片”也可稱之為“重工業”,即“大投入、大製作、大行銷、大市場、大影響”的高概念電影,不僅要體現中國精神、中國文化及中國傳統,同時也要是高新技術格式的產品,擁有能夠融入全球,讓世界觀眾得以分享的普世價值觀。未來五年,中國電影發展將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率型轉變,努力探索建立中國電影的工業體系,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競爭力的“中國式大片”就是目標。
據統計,2015年根據各種IP改編的電影有20多部,正在改編的電影則數以百部。此外,2015年國產電影還有一個重要現象,是處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特別是普通的青年人成為了電影的主角,小城鎮和城市裏的非典型性都市場景成為主要故事空間,草根當道、人在囧途,成為眾多電影表現的共同特點。
兩份報告認為,隨著網際網路企業全面進入電影行業,網際網路那種網狀黏合的特點,促成了能夠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電影新力量的迅速崛起。
2015年中國電影新生代創作群體的表現亮眼,越來越多跨界導演的電影作品收穫了較高票房。一批“70後”甚至“80後”和“90後”的新生代電影人開始成為電影創作力量的主流,他們善於結合IP,融合當下網際網路文化,以創作思維與話語方式,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走進影院,展現了他們對不同題材類型作品的創作拓展能力。一大批新生代電影人的作品,成為了電影票房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