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鄱阳县抗灾前线:水漫鱼米之乡后

界面新闻

text

“今天水位只降了30公分左右。全村700多户,几乎全部泡在水里了。”2020年7月16日,圩堤决口第8天,鄱阳县桂湖村村干部黄海光再次来到堤上。他的面前,是漂浮在水中的村子。

柜子、拖鞋、树冠漂浮在水面上;灶台、沙发和没来得及搬走的电视沉在浑黄的水底。全堤地势较高的桂湖村,这次也未能幸免。

7月8日晚上8点左右,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问桂道圩堤最先受灾。水位大涨的昌江来势汹汹,咬开圩堤一道长达127米的口子后,攻陷了一个又一个村子。

沿昌江而建的桂湖村是鄱阳县在此次洪灾中受灾最早、也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

即使是村里经历过1998年特大洪水的老人,也被这次洪水的速度和破坏力震撼。“没见过这么大的水。”他们说。

决口第7天后,经过紧急抢修,问桂道圩终于顺利合拢,但村子还泡在水里。有的村子上百亩水稻面临绝收,有的村内商店全部被淹。

鄱阳县紧邻鄱阳湖,县内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占县面积的22.5%,是江西省有名的渔米之乡。据鄱阳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统计,截止7月12日19时,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790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782万元。

灾后重建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专家来看过,要把水完全抽光至少需要10天,有些村民已经买了晚稻,看看能不能再种一季。”黄海光说。

爷爷带着脑瘫孙女紧急转移

黄天民是距离圩堤最近的住户之一。7月8日晚上7点多,多日的大雨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这一天,他数次驾驶着三轮车去堤上查看,从堤上回来后他告诉老伴:“(离堤面)只有一米了,一楼能搬的先搬一下”。

首先是孙女的轮椅。12岁的孙女紫婷患有先天性脑瘫,至今无法走路。儿子和儿媳在几千公里外的宁波打工,留下三个孩子让黄天民夫妇照顾,其中紫婷最让爷爷担心。“我们都上年纪了,要背起来100多斤的孩子基本不可能。”

最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晚上8点多,一阵铜锣声沿路奔来,“圩堤倒了,赶紧转移”。鸣锣为号是村里沿用多年的预警方式。“每次洪水来的时候,都是靠打锣紧急通知。”黄天民说。

他赶紧让老伴带着3个孩子到三楼,这也是他家的最高位置。 冰箱、空调大件的家电搬不动,他只能把轻一点的衣服、桌椅、鞋子往楼上拿。

现在已经记不起搬了多少趟,两位老人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两点。黄天民再下去时,客厅的洪水已经没膝——搬不了了。

“几乎没怎么睡,怕水上了楼还不知道。”黄天民说。1998年的洪水,黄天民记得,水一度冲到了圩堤上,“但那次堤子也没出事,这么多村子全保住了。今年的水太大了。”

在7月8日这一天,鄱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等级从三级提升至二级。鄱阳站、古县渡站水位分别超过预警水位1.27m、3.08m,石门街站水位甚至高达30.55m,超历史最高水位。除了桂湖村外,当晚同时被淹的还有附近的邓家村、道汊村、桂中村、桂湾村、坽曹村等多个村庄。共计5500多户村民受灾、1.5万亩良田被淹。

次日, 赣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命令后,紧急赶到桂湖村转移群众。紫婷先是被消防人员抱到冲锋舟,再转移到黄天民的三轮车上。最后到了鄱阳县临时安置点五一中心学校。

桂湖村受灾村民在安置点正准备吃午饭。摄影:王飞翔

“孩子爸妈打来电话说要回来,我说这里吃住都很好,用不着来回跑。”黄天民说。一切安顿下来后,他盘算了一下,损失最大的是地里马上就成熟的8亩水稻,随即他又安慰自己,“只要娃娃没事就好”。

中考前夕有家难回

黄明阳并没有见到洪水袭村的样子。圩堤漫决时,他正坐在鄱阳县附中初三的一间教室里。下课后,他回拨父亲的未接来电,父亲的语气有些慌乱:“家里遭水了,你先不要回来,等我们找好住的地方再去接你”。

第二天,班主任念了几个受灾村子的名字,“家里被淹的同学,有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

黄明阳并没有去,那时他还不知道家里究竟是什么情况。几天之后就是中考,他定的目标是考上全县最好的高中。据他母亲说,最近一次考试,他的成绩是班级第2名,年级第16名。

消息是陆续传来的,一楼完全被淹了,十几亩稻子绝收了,家人住到了县城里的临时安置点。黄明阳开始担心家里的损失。

汛情也冲乱了他的计划,原本黄明阳打算回家住两天再来县城考试,现在他不得不暂时住进了县城的叔叔家。“今年先是疫情,现在又有洪灾,对他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他比较内向,不怎么讲。”黄明阳的母亲说。前几天,姥姥拿出一百块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准备考试,也被他拒绝了,“家里更需要用钱”。

黄明阳一家在整个桂湖村并不算富裕。家里收入来源只有两个渠道,一是十几亩水稻的收成,一是靠父亲在周边打零工的收入。

当问起这次洪灾对他最大的影响,他低着头想了一下说,“现在不只是面临考试的压力,还有洪水给家里带来的压力”。

村干部黄海光介绍,桂湖村一共700多户,3000多人 ,村子规模相对较大。整个桂湖村基本以农业为主,其中水稻是主要经济作物。

“眼看就可以收了,洪水一来什么都没了。”一位在村里承包了200多亩水稻的种粮大户损失更重,“如果水势退的快,说不定还能抢种一季,现在有的农户已经买了晚稻种。但到现在水位只退了60公分左右,(今年)家庭可能就要面临绝收了。”

商户损失十几万

黄晨岭是桂湖村受灾损失最大的人之一。他开在村子里的超市和五金店全部被淹。“很多东西都没有抢救出来,损失了十几万。”黄晨岭说。

7月8日当晚,他正在洗澡时,听到了院外传来的打锣声,“整个人一下子就慌了”。他的超市和五金店都开在一楼,很多东西要搬,而家里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

那天晚上,黄晨岭忙碌到瘫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搬完,“小到钉子、插座,大到油烟机、热水器,电风扇,全都泡在里面了。”这两家店是他积攒多年的心血,也是家里收入的唯一来源。

第二天,看到救援人员的冲锋舟那一刻,黄晨岭连衣服也来不及拿就带着妻子一起上了舟,“怕水还会涨,房子承受不住。”

这栋小楼是黄晨岭在1998年洪灾之后建的,房龄22年,迄今为止第一次遭遇洪灾。除了忙着搬家,黄晨岭还不时观察着房子有没有漏水和开裂痕迹,生怕房子经不住洪水浸袭。尤其是在新闻上看到附近油墩街的一个三层小楼被洪水冲垮后,他就更担心了。

桂湖村临时安置点内,一个小女孩正在午睡。摄影:王飞翔

7月9日,住进鄱阳县政府临时准备的安置点后,他开始打听有没有回村里的办法。“每天都想回去看看,不知道涨了还是退了,还有多少东西能用,房子要不要重建……”他在心里列出了一长串要做的事,但昌江水位始终逼近历史高位,“村里大部分都淹了一层多,低一点的淹了两层,根本没有路过去。”

**村干部:忙着转移村民无暇顾家 **

桂湖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国林正是当晚敲锣的人。此前,受连续强降雨和上游叠加来水影响,桂湖村边的昌江水位不断突破预警水位。7月4日开始,鄱阳镇实行24小时上堤值守,每次巡堤3至5人一组,沿堤顶、堤身、堤脚拉网式查险,密切注意黎明时、吃饭时、换班时、黑夜、狂风暴雨以及退水等时间段的监测和排查。人们若是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7月8日晚上8点,正在巡堤的黄国林是第一个发现“堤子倒了”的人。他正准备向镇里报告,但发现手机进水,打不了电话。他一边告诉一同执勤的村干部黄海光向上传达决口的消息,一边跑到村里鸣锣通知。

“当时村里最紧急的是30多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不但要通知到他们,还得尽快把他们背出来。”黄国林说。这批老人的转移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其中还包括一位101岁的老人。安置点负责人、鄱阳镇党委委员兰穹飞回忆,老人转移出来之后,出现神志昏迷的情况。他们连夜将老人送到医院,经过治疗后再送回了安置点。

黄国林称村干部们3天3夜没怎么睡觉,别人都在忙着转移自家财物时,他一直在外面忙,为此妻子还一直生着他的气,“(我家)一楼没拿出什么东西,全部淹了”。

7月15日,被洪水漫决的问桂道圩即将合拢。摄影:王飞翔

鄱阳县紧邻鄱阳湖,县内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占县面积的22.5%,是江西省有名的渔米之乡。同时,鄱阳县也是水利大县,全县现有各类水利工程5192座,其中堤防工程46座,堤线总长417公里,包括五万亩以上圩堤6座、1-5万亩圩堤9座、万亩以下圩堤31座。

截至7月10日,鄱阳县已接到136处险情报告,其中有14座圩堤出现漫决,包括2座万亩圩堤以及12座万亩以下圩堤。

目前,村干部们正在想办法开展灾后重建。黄海光说,“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地势较高的涵洞全部打开排水,剩下的排不出去的就只能靠机械。抽水专家来看过,要把水完全抽光至少需要10天,有些村民已经买了晚稻,看看能不能再种一季。”

据鄱阳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统计,截止7月12日19时,全县受灾人口714526人,紧急转移安置7262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90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782万元。